标题:和尚德腊 内容: 亦名:得戒和尚德腊、羯磨阿阇梨德腊、教授阿阇梨德腊、尊证阿阇梨德腊子题:九夏和尚受戒得罪、二种阇梨五夏已上、五夏为受大戒作证人及作威仪师、威仪师、七夏已去得作羯磨阇梨、羯磨阇梨、五法不应授人大戒行事钞·受戒缘集篇:“(一、正示阶渐)和尚德者,差互不同。 律中所列百三十余种。 十夏一种,必须限定。 余之德相,如师资法中。 故九夏和尚受戒得罪。 二种阇梨,五夏已上;律云多己五岁也。 余师随夏多少。 (二、通简宿德)统明师义。 幸有老宿硕德,则生善于后。 五百问云,比丘五腊不满,度弟子,知非而度,犯堕。 弟子不知是非,得戒;若知不得戒。 明了论疏,若已得五夏,为受大戒作证人,及作威仪师。 七夏已去,得作羯磨阇梨。 既是师位,故不得互共同床坐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阶渐中,初通指。 准增五中,列二十六个五句,今略引之。 有五法不应授人大戒:无戒、无定、无慧、无解脱、无知见。 又云,复有五法应授人大戒,即反上五句。 下诸五句皆尔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自无上五,复不能教人令住此五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不信、不惭、无愧、懈怠、多忘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不知增戒、增定、增慧、不知白、不知羯磨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不知威仪戒、不知增净行、不知木叉戒、不知白、不知羯磨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不知犯、不知犯忏悔、不知犯已忏净、不知白、不知羯磨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不知有难、不知无难、不知白、不知羯磨、不满十岁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不能教人增戒、增心、增慧、不能作瞻病人、不满十岁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不能教弟子威仪、增净行、增木叉、不能令舍恶见、不满十岁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不知犯、不犯、轻、重,不广诵二部毗尼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不具持木叉、不多闻、不能教弟子毗尼毗昙、不满十岁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不具持木叉、不能教弟子毗尼毗昙、复不能教舍恶见、住善见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不能教弟子毗尼毗昙、不能教舍恶见住善见、不乐住处不能移、有疑不能开解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四法同上、五不满十岁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不知木叉、亦不能说、不知布萨、不知布萨羯磨、不满十岁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不善知犯、不善知犯忏、不善入定、不知出定、不满十岁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不知犯、不犯、轻、重,不满十岁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不具持木叉、不多闻、不能教弟子增戒、不能瞻病、不广诵二部律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不具持木叉、不多闻、不能教弟子增戒学、舍恶见、不善诵律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三种同上、四不乐处不能移、不坚住毗尼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不具持二百五十戒、不多闻、不能教弟子增戒学、有疑不能解、不能断诤事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第三不能教弟子增定学、余四同上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二不能教弟子增慧学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二不能令增威仪戒学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二不能教增净行学。 复有五法[不应授人大戒]:二不能教增木叉戒学。 已上总一百三十种。 十下,别定。 二下明二师,多己五岁,即师位故。 余下,即七证也。 通简中,初劝取宿德。 硕,大也。 腊高德重,久而弥固,故云生善于后。 五百问下,和尚不满,了疏中,诸师阶级。 威仪同上,余并增加。 不共床者,通明九师。 引此二文,意取高腊。 然须具德,兼更老成,寡德多年,何足可取? 问:‘少多既别,如何取正? ’答:‘若依制限,须准本宗。 幸有耆年,宜用了论。 钞意在此,故旁引之。 ’”(事钞记卷八·一七·六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54:38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6467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