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四药 内容: 亦名:药有四种子题:时药、非时药、七日药、尽形寿药、形有三种、尽药形、尽病形、尽报形、蒱阇尼、佉阇尼、奢夜尼、二药、人有二患、故患、新患行事钞·四药受净篇:“报命支持,勿过于药。 药名乃通,要分为四:言时药者,从旦至中,圣教听服,事顺法应,不生罪累。 言非时药者,诸杂浆等,对病而设,时外开服,限分无违。 七日药者,约能就法,尽其分齐,从以日限,用疗深益。 尽[形]寿药者,势力既微,故听久服,方能除患。 形有三种:一、尽药形,二、尽病形,三、尽报形。 明了论云,有身必有病,虽少差损,后必重发;加其口法,任终而受。 ”(事钞记卷三三·一·八)戒本疏·三十舍堕法:“言释名者,通别为二。 (一,通释)律中三名:一、蒱阇尼,谓时药也;二、佉阇尼,谓非时药也;三、奢夜尼,谓七日药等。 皆号为药者,无非疗患故也。 (二,别解)就别解中。 (一、古解)名虽有四,约时往判,正有二药。 如豆谷、乳酪、饼果、饭菜,从旦至中圣教开服,事顺法应,名为时药;过中已去,明未出来,圣不听服,服则生过,名为非时。 余三种药,并犯在时;非时分中,听服无罪,应名为时。 由对前故,名非时药;药体非非时。 若从此解,正有二药,时及非时。 所以四者,时药当分唯一不分,非时离三,故有四也。 若作此解,恐非圣言。 何以然者? 时药非时,名体是局,可如上论。 余之二药,一受已后,时及非时俱得啖服,岂约非时离分三也? (二、今解)今重释名:(一、)时药如上。 (二、非时药)欲明诸清果浆,明势功能,正通时饮,但以非时分中病起要须,若不曲开,道器不立,故约过午,即以为名。 更无胜功,故守非时之目。 (三、七日药)酥油脂等,加法药势,唯在七日,故从日限为名。 (四、尽形药)姜椒辛苦,非人恒啖;疗患力微,要在久延,方能治病,故听作法随形而受。 形有三种:一、尽药形,二、尽病形,三、尽报形。 ”行宗记释云:“释名中,通释,但有三名。 三、(奢夜尼)中云等,应摄尽形。 上出别名。 皆下,示通名。 人有二患:饥渴为故患,初二药疗之;四大违反为新患,后二药疗之。 ”(戒疏记卷一二·三三·一九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52:23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6460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