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四药四过对四位明通塞 内容: 亦名:四过对四位明通塞子题:内宿对处时人食、内煮对处时人食、自煮对处时人食、恶触对处时人食、腻势相连、任运失受、沙弥净人但有腻触、四种不成恶触、触而非恶、恶而非触、亦触亦恶、生分未绝皆无内宿、式叉为尼造食、净人有腻染触行事钞·四药受净篇:“将此四过,对人、约时、就处、望食,以明。 初、将内宿:就处者,不通他物、不周二净;处分、白二及界内俱通。 就时,要经明相。 就人,唯据比丘三人,知有共犯。 律中,问净地未得明相现,狗持食来,风吹果堕;律(佛)言不知不犯。 尼通四人并如上。 就食者,离地物一切通犯。 未离地者,未长足者,不犯;已长足逢霜等,并是宿限。 对四药论如上。 二、内煮者:对处,净地并塞。 对时,通昼夜。 就人,通七众。 约食,通生熟。 四药而言,加法尽形,听界内宿煮;余三不合故。 僧祇,阿难为佛温饭,在祇桓门边。 故知不得界内煮。 三、自煮者:对处,通净不净地。 就时,通日夕。 就人,局大僧三人,尼中有四人。 就食,论生,佛开重煮故不犯。 四药中,加法尽形亦开。 十诵,若生食,火净已得煮。 云何净? 乃至火一触乃至米菜等例准也。 冷食,重温。 五百问中,若被净药,比丘得自合。 四、恶触:就处,通净不净地。 就时,通日夕。 就人者,大僧有多种:一、者一往不受径捉触;二、腻势相连如衣钵巾幞不净洗相染;三、任运失受四药不加法,中后俱失受,若加法三药各随限即失受;四、遇缘失受净人触床器也;五、决意舍失如受已不食意,后须不受而取得堕。 若就沙弥净人,但有腻触。 谓捉比丘钵已,食腻在手,不洗而捉僧器。 大僧又有四种不成恶触:一、为受而捉如俗器中盛食与比丘,仰手受取前食,虽僧俗两执不成恶触,钵中故食亦尔;二、遇缘失受净人触失,如法莫触,洗手更从受之,净人不须洗手;三、持戒误捉;四、破戒故触。 并名净食。 更以三句分别:一、触而非恶。 十诵云,持戒比丘误触僧食。 四分,忘不受果持行,若见净人,应置地洗手更受。 二、恶而非触。 十诵,破戒比丘故触名净。 四分,诸比丘相嫌,故触他净食,令得不净。 佛言,不触者净,触者不净吉罗。 三、亦触亦恶。 十诵,持戒比丘懈怠故触名不净。 五分,树上捉果试看生熟,亦名恶触。 若就食言,通生及熟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(一、)内宿,对处,三处有犯。 人中,三人,唯据大僧。 知有犯者,不知不犯。 下引文示,可见。 狗持风吹,皆谓食在大界。 律字误,合作佛言。 食中有三:初明离地不论长足。 二、未离地须简长足。 如果菜等,生分未绝,皆无内宿。 三、简四药。 唯除尽形是塞,三药皆犯为通。 (二、)内煮中,对处唯大界中犯,故净地并塞。 人通七众,此据能造。 若论食犯,唯局三人。 四药唯开尽形,自煮亦尔。 (三、)自煮中,约食,变生成犯。 五百问被净言通,应是火净生物。 (四、)恶触,就人中,初科又二。 前明自触具五。 决意不食,即失受法;若欲再啖,理须重受。 若下,次明他触唯一。 ……就食中,三药加受,通无恶触。 ”(事钞记卷三四·一五·六)羯磨疏·诸界结解篇:“对法分别者,约位有四:处、时、人、食也。 先以内宿:约处明者,不通他物及不周地,由遍坊界俱是开故。 余二净地,若僧坊无人,亦无宿也;有人不开于净地。 二净有人,不免内宿。 就时要经明相。 就人在三,据知故犯。 律云,远来持食,狗衔在界内,风吹果堕,皆无人知,是食净也。 就食二种,长足则犯;未足则无,以生相相连,运运动故。 自散种子,后生非罪,不可言宿。 二、明内煮:就处不通四净,以法加简故开煮。 二作法外,僧坊院中,便有恶也。 就时通昼夜。 就人通七众。 就食通生熟,并可类知。 三、明自煮:就处通坊净,以乖仪式,讥过同故。 就时通昼夜。 就人则局僧中三位,尼则有四。 就食但局生,熟则开重煮也。 问:‘律开式叉尼为尼造食,又过受等;今云何闭? ’答:‘如上所论,据行仪也。 有沙弥尼,理须令作;必无开造,如俭开缘。 ’四、明恶触:就处通坊净。 就时通昼夜。 就人为论,具戒有三:一、不受而捉。 如上十诵多论所除。 二、腻势相连。 如十诵中手巾裹钵,日须一洗,由食腻尘,能染后净。 三、任运失受。 何者是耶? 时药过中,受法自坏。 余之三药,不加法者,类同时药,义(若)加口法,各越所期,本触名触。 净人有一,谓腻染触。 由失受故,自执令授,前食污手,又触余净,故唯此也。 若如法授,事同新受。 洗手加者,此净人手,不须洗秽。 ……今就食论,通其生熟。 故律中,自种菜生,以变动故,无宿触也。 ”济缘记释云:“对法中,四罪各以处、时、人、食四位简之。 (一、)内宿,对处。 他物、不周,二并无过。 余二净中,内宿约人,故僧坊有物无人不犯,净地食处有人不开。 二净,即处分、白二也。 就人在三,如上三种。 据知犯者,罪随心故。 引律三缘,证上须知;远来持食,即客比丘入界觅净地未得,明相忽现;又律云,时有狗从净地衔食至不净地,诸比丘白佛,佛言净,诸鸟兽衔亦尔;风吹果堕,如下自引。 食取长足。 种子已变,未熟非犯。 (二、)内煮中,就处,他物、不周,通界并无;处分、白二,须简内外;故云二作法外等。 恶即罪也。 时、人及食,三并通者;皆有犯故。 通七众者,据能煮为言;若论所犯,局上三人。 (三、)自煮中,处、时两通,并有犯故。 人、食各局,以下众通造受,熟食许重温。 ……(四、)恶触中,处、时可解。 约人,成触中,初科,一中,指上律论,即前缘中。 除即简也。 二中,腻染后净,即污触也。 三中,四药过中,三药过期,皆有失受恶触。 义加,义合作若。 本触名触,谓本开触之物,今乃成触也。 净人一中,初明非法。 前食污手,即前残食污净人手。 若下,次明如法。 谓不自执,直令净人授之。 比丘洗手再受。 净人不须洗秽,以如法故。 ……食中,初明通犯。 故下,别示生物不犯之义。 虽曾手种,变故非触。 ”(业疏记卷九·二九·一八)(请参阅附录二‘四过用四位简辨表’一五八页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52:02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6459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