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地上菩萨方便行十恶 内容: 子题:度海人、罗刹、浮囊、净心地行事钞·沙弥别行篇:“摄论云,菩萨得无分别智,一切尘不显现,由有胜智方便,具行杀生等十恶。 由前有利益故,自无染浊过失;纵有利益,有过失不应行。 准此,初地已上,方得用此无分别智,故地前不合。 涅槃,持息世讥嫌戒,与性重戒无别。 因说菩萨持戒相,罗刹乞浮囊喻,明五篇六聚护罪法。 又云,若未住不动地,有因缘故得破戒,此则八地以上;或可净心地以上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胜智,即无分别。 方便,谓诱化众生。 前有利益,即利他;自无染浊,即自利。 必具二利,方乃行之,故云纵有等。 准下,判位。 初地已上者,故知十圣方许行之,地前三贤,犹制不合;况余凡愚,安可僭滥? 涅槃,初明持相。 息世讥嫌,即目遮戒。 遮性等持,故云无别。 因下,次以喻显。 度海人喻菩萨,罗刹喻三毒,浮囊喻具戒。 又下,判位,初依经判,须至八地。 不动者,摄论云,由一切相作意功用,不能动故。 则知圣人复须深地,由事极难,恐有倚滥,是故经家复急于论。 或下,次会论文。 净心[地],即初地,无著论云,由见法心净,离诸垢染故。 ”(事钞记卷四一·一四·一○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51:21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6457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