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受具戒白四羯磨 内容: 亦名:受具戒一白三羯磨、白四羯磨受具子题:白文、白文五句、牒其缘兆、羯磨、羯磨五句、纲、纲缘、缘、本、缘本行事钞·通辨羯磨篇:“次就羯磨法中明者,且约受戒白四内。 上已明白,恐新学未悟,略复述之。 各有其志也。 (初,白文)白中还五:一、‘大德僧听’,同上举耳劝听。 二、‘是沙弥某甲从和尚某甲受戒,乃至三衣钵具,和尚某甲’者,此同上牒其缘兆,正宣情事,令众量宜。 三、‘若僧时到,僧忍听’,同上心事既和,愿僧同忍。 四、‘僧今授某甲具戒,和尚某甲’者,正明忍可所为,决判根本。 五、‘白如是’者,表众令知。 此之白文,与前单白文义略同,依之可解。 (二,羯磨)次解羯磨,就中分二:初、正决根本,二、僧已忍下,结成上文。 (一、正决根本)前中有三:(一、)初‘大德僧听’者,告众重听,事既非小,谛缘声相,决判之缘。 二、‘此某甲乃至谁诸长老忍’,正辨牒缘及以根本,谓‘僧今与某甲受戒等’,量其可否。 三、‘僧今与某甲受(授)具[足]戒,乃至谁不忍者说’,单牒根本,决判成就。 第二第三亦如是者。 一则事不成办,多则法有滥非。 轨刻令定,限至于此。 (二、结成上文)二、结劝云‘僧已忍与某甲受具下至如是持’,此直付嘱结归,不关羯磨正体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[羯磨]若约纲缘,还分五句,今此随义止分三段。 初句唯纲,后二纲缘合论。 且初段,对前白文,故云重听。 生善中最,故云非小。 和决因开,故指为缘。 第二段分二,前缘,后纲。 缘中文略,但标乃至。 具云:‘此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,此某甲今从僧乞受具足戒,某甲为和尚,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,年满二十,三衣钵具。 此并缘也。 僧今授某甲具足戒,某甲为和尚。 本也。 ’纲中,长老之言,乃召别人。 疏云,事达在僧,成否在别。 又云,或有文云大德忍者,终问别人,随时称谓。 上是牒文。 正下,略释。 上二句别点缘本,下二句通释纲缘,显示文意。 第三段为二,初示根本。 受合云授,仍除今字,具下加足,乃至中略‘某甲为和尚’。 纲中,略上‘者默然’三字。 单下,点示,可知。 第下,释结略,初牒文。 一下,正释。 上二句明得中,下二句示制意。 ”(事钞记卷五·五○·一五)行事钞·受戒缘集篇:“(一、作白)(一、先告众)应告僧言,大众慈悲,布施其戒。 同心共秉,愿勿异缘,令他不得。 应四顾望之,不令非别之相。 有者唤令如法。 告言众僧听作羯磨。 (二、正作白)‘大德僧听。 此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,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,某甲为和尚,某甲自说清净无诸难事,年满二十,三衣钵具。 若僧时到,僧忍听。 授某甲具足戒,某甲为和尚。 白如是。 ’作白已,问僧成就不? 乃至羯磨中第一、第二、第三,亦如是问。 此僧祇文。 准此,僧中知法者,答言成就。 十诵,因为他受戒,或睡入定闹语阓乱等。 佛言不成受戒。 羯磨时,当一心听,莫余觉余思惟;应敬重法;当思惟心心相续忆念;应分别言,是第一羯磨,乃至第三,不说得罪。 (二、第一羯磨)(一、先告白)又应语受者言,已作白已,僧皆随喜。 今作羯磨,动彼戒法,莫令心沈举,当用心承仰。 又白僧言,当听羯磨。 (二、正羯磨)‘大德僧听。 此某甲从和尚某甲求受具足戒,此某甲今从众僧乞受具足戒,某甲为和尚,某甲自说清净,无诸难事,年满二十,三衣钵具,僧今授某甲具足戒,某甲为和尚,谁诸长老忍。 僧与某甲受具足戒,某甲为和尚者默然,谁不忍者说。 ’(三、问成否)此是初羯磨,问僧成就不? (三、第二羯磨)告受者言,已作初羯磨,僧皆默可。 今十方法界善法,并皆动转,当起欣心,勿纵怠意。 次作二羯磨。 如上问已。 (四、第三羯磨)告受者言,已作二羯磨法,僧并和合。 今十方法界善法,并举集空中;至第三羯磨竟时,当法界功德入汝身心。 余一羯磨在。 汝当发身总虚空界,心缘救摄三有众生,并欲护持三世佛法,直依此语,不同上广。 仍白僧言,愿僧同时慈济前生,同共合掌佐助,举此羯磨。 便即作之,乃至‘是事如是持’已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初羯磨中,初文。 动彼法者,以前白告情,令众知委,此正量处,举发前法。 初则鼓令动转;次则举集在空;后则注入身心,领纳究竟。 三法次第,各有所主。 由心业力不思议故,随所施为,无非成遂。 三番羯磨,并先策进受者,白告众僧,然后秉唱,寻文可见。 沈举,沈谓昏冥,举即轻掉。 第三羯磨,重提心量,益令勇进。 救生护法,括束上品,尽此二句。 时逼心切,不宜枝蔓,嘱令直依,意在于此。 加法竟时,刹那思满,戒业成就,此处合辨无作体相。 然是众行,正出受仪。 识体摄修,宗归中卷。 广文如后,故此不论。 ”(事钞记卷九·一九·一三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50:16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6454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