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受戒问遮难须先教授令知体相 内容: 子题:晋魏、京辅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(一、叙游方)余周行晋魏,及本京辅,所有律席,罕不登临。 至于难缘,全不筹议,但恐诵文不得,何暇更识其相? 以上试论,咸生远惑。 (二、引他解)有师解云,夫受戒法,作法令诵;但应依文十三使足,答道无者,便即得戒,何须解义? (三、举事难)余以事对。 必不相解,受具便感,舍戒不解,反律应成;中边不解,通得足数;粗言不解,亦得正犯。 同不相会,如何释之? 迟疑无决。 因又问曰,将非解者本受亦不了而答无耶? 故此周章,方便消释。 得否已定,不由此通。 (四、引论证)故多论云,先教授者,令知体相。 圣人垂训,良有深旨,但依持之,不劳妄述。 (五、示相从)近有行人,通明经论,闻斯正义,重受非一,岂虚愿耶? ”济缘记释云:“初科,初叙寻访。 晋魏即河东河北,京辅即京兆关辅。 至下,次明轻略。 以上论者,即指前科。 远惑,远即大也。 二中,他解。 愚痴不学,习旧成风;尚以鄙词拒于高论。 岂唯目击? 从古皆然。 悲夫! 三中,初蹑难有三:律中舍戒须彼此相解;又中边不相解,互不足数;又于女前说粗恶语,彼解方犯。 同是不相领会,彼既不成,此何感戒? 因下,次征彼本受。 既作此解,验彼受时,不了答无,必无疑矣。 周章,惊惧之貌。 得下,止其妄救。 四中,多论,彼云,凡欲受戒,先为说法引导开解等。 下劝依禀,责前非解。 五中,行人并一时高德。 智者循理,闻即怀疑,故求增受,坛经备述;岂比今世执愚守死者乎? ”(业疏记卷一四·一一·一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49:23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6452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