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同诵六相 内容: 亦名:同诵三相、共诵六相、共诵三相子题:句义、句味、字义、同诵三是三非共为六相含注戒本·九十单提法:“谓诵句义、句味、字义也;非句义亦尔。 言句义者,同诵不前不后也;非句义者,如一人说诸恶莫作未竟,第二人抄同。 句味者,眼无常等;非句味者,抄前也。 字义者,同诵阿字也;非字义者,抄前阿字也。 ”(含注戒本卷中·三·一)戒本疏·九十单提法:“注解第三,约就句义,用显持犯,文相为六,是非相翻。 言句义者,同诵偈也,虽同声齐诵,表理无殊;然于化导,师资义失,故犯堕也。 同声表义,尚在宪章;何况抄前,全阙训礼? 句味、字义,各有同抄,罪皆一科,故不劳解。 ”行宗记释云:“戒本,第三(共诵),须明三相:言句义者,如诸经偈颂,一偈半偈,义意已足,同诵无差,故律举诸恶莫作一偈为例;非句义者,抄前辄诵,文义不辨,故云非也。 二句味者,一句之下,即见理味,律举眼无常等为例;非句味同上。 三字义者,字即文字,字下有义,如训释等,律举阿罗波遮那为例,今时所诵密语之类;非亦如上。 文中,初总示,三是三非,故为六矣。 言下,别释。 第一对中,初释句义,同抄两犯。 宪章即犯科。 句味下,指余两对,例同上解。 ”(戒疏记卷一三·四一·二○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48:10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6448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