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境差方便 内容: 子题:境差、杌木、本境通结、异境别结戒本疏·诸篇方便:“境差者,随戒并有。 且据大杀,四境来差;谓人、非人、畜生、杌木。 (一,明人异境)如欲杀人,克心在张;王人异境,而代张处。 缘王张解,望人不殊,究竟成重。 由异境来,张人不死,杀意又息,壅住方便,故曰境差。 (一、问异境无心)问:‘本杀王时,但作张解,无杀王心,何因得重? ’答:‘张王非罪缘,人是杀境;虽无王心,然有人想,杀缘既具,何得非重? 是故律云,男想杀女,佛言波罗夷罪;可以类之。 ’(二、问因果差别)问:‘杀王重罪,乃取张因,而成极果;为望张边,别有方便? ’(一、古解)解云:‘张王姓别,人境不殊,重果位同,轻因相等;故揽张因,用成王重。 如律本中,列过五因,用成五重。 ’(二、今解)问:‘既揽张因,成王果者,本立境差方便,今因成果,无境差矣? ’今正解云:‘人趣乃同,形者有异,不揽相成。 与王未交,属前张因,对王已去,别起方便;即揽王因,还成正果。 本境张因,壅住方便;号此方便,名王境差。 ’问:‘不揽张因,以成王果;何故律文揽过五因,成五重果? ’答:‘彼以同损一主,元来有心,故得相成;张王既别,何得例也? ’昔来诸师,于人异境,更立诸相。 通列六缘,中加疑想,用分多句。 事理境心,不无其致。 此通戒本;无宜复广;若解本律,可更舒之。 (二,明余异境)余有非人畜杌来作异境;通望本境,不死偷兰;若望异境,无心无罪。 (一、释人异境难)问:‘王人异境,亦是无心,何为结重? ’答:‘人想而杀,境心相应,是故成重;不起非人想,故无罪也。 ’(二、释律境想难)问:‘若无罪者,云何律中,非人人想偷兰遮者? ’答:‘(一、引他师约本境释)((一)约想心解)此由境差,方便罪也。 由非人来,人想不舍,杀张心成,而境乖异;望张方便;望非人边,本无罪也。 具足五缘,杀非人者,但偷兰遮;如何其因已是方便(合作偷兰)? 义不然也。 ’((二)斥疑心解)有人言,上立异境,想疑心中;想则决彻,人差结重;余则无心,但属本境。 疑则不尔;缘两境生,故就两境双结二罪。 今解不然。 但例本境。 纵使四异来差本境,若强若疑,皆列本境。 何以明之? 畜是小愆,杌非生罪,如何来差,俱犯偷兰? 岂不望人从本境结? ”问:‘异境有强,方便属何? ’答:‘强想犹怀本境;故知此强,不望异结。 如是类例,若疑若想,皆从本境。 ’(二、约两境难)((一)蹑强境难破)问:‘异境若强,差我不杀;强是本境,异非罪者。 异境忽弱,而被我害;未害之前,方便属谁? 若见异已去,别有方便;此则本境方便自立。 若见异已去,无别方便;害异果罪,因还本境,若此立义,则无境差。 ’((二)申今正解)今明正解。 本境一品,齐是偷兰。 异境来差,人境缘人,有强有疑;莫不杀心,皆结兰罪。 若至非畜,例有强疑。 以怀人想,强从本境;非畜异境,一向无罪。 若兼疑心,从两境生;本境疑兰;非畜疑吉。 若至杌木,并结本境;以杌异境,非生罪缘。 ”行宗记释云:“境差,标中,初示缘通。 且下,次标所出。 人是同类,非畜是异趣,杌木即无情。 人异境中,初科分二,初明差相。 且举张王两姓,以分本异二境。 缘下,结犯,初结异境。 由下,结本境。 罪是偷兰,号阙缘方便也。 ……(因果差别)今解中,初科。 以揽因成果,果成因灭;境差不立;故知非矣。 立义中,初通示因果各异。 与下,释成,初明王果。 本下,释张因。 言王境差者,以张是本境,不得名差;故从异境,以彰差义。 释妨中,以向古师执此为例;须为通之,令无后惑。 答中,显示境有一异,不例可知。 ……(申今)正解中,初明本境通结。 异下,明异境别结,又复为二,初明人异境。 若至下,次明非畜境,又二,初通标强疑。 以下,别释,初释境强。 若兼下,释疑心。 非畜二异,正犯兰提;疑故并吉。 杌非罪缘,故无所犯。 初师局就本境,异则不结。 次师疑心两缘,异境皆兰,不简轻重。 观今所判,文理精详,比前可鉴。 ”(戒疏记卷四·二二·一七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47:22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6445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