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大小便法 内容: 子题:登厕法、洗秽法、厕筹行事钞·诸杂要行篇:“大小便法。 (一、正明登厕法)(一. 登厕法)四分,不应久忍大小便;若去时捉厕草;彼厕多人集,听在前者;至厕外,弹指若謦咳,令人、非人知;安衣置杙上,若石草上,若风雨渍者,当着衣,手坚捉,令不触厕两边;坚安脚,渐举衣,渐蹲,勿令前却近两边,使大小便涕唾入厕孔。 余如常法已。 (二. 洗秽法)应别处洗秽,留残水,勿令有声,以弊物拭;若手臭,用土、灰、泥、牛屎、石揩、墼揩、澡豆,一一洗之。 (三. 制余务)不得在厕边受诵经作衣,妨余比丘;见有粪扫,应除之。 (二、列示诸杂法)五分,小便器入房中,密塞口;房外,应满盛水。 不得裸身上厕。 三千威仪,不洗大小便处,不得坐僧坐具,上座三宝,若礼无福。 应脱袈裟僧祇支,大小便。 ”  资持记释云:“初科又三,初、登厕法;应下,二、洗秽法;不得下,三、制余务。 初中六法:一、令即去,恐生病故;二、须捉草,今谓厕筹;三、让前人;四、警人鬼;五、教安衣;六、正上厕。 言着衣者,准似下衣;彼约露处,不容脱置;此多覆处,应须脱之。 余如常者,指教诫仪。 洗秽中,留残水者,拟他用故。 一一洗者,随用一物,取净为期;准鼻柰耶律,以七土洗之,说名为净。 次科,五分三事。 初安便器,二、盛净水,三、制裸形。 三千中,初制须洗;应下,次制脱衣。 ”(事钞记卷四○·四三·一二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45:47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6441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