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三归受法 内容: 亦名:受三归法子题:发善法、三归下有所加、有归无戒行事钞·导俗化方篇:“作法者。 智论云,互跪合掌。 在比丘前五众得作。 当教言:‘我某甲,尽形寿,归依佛,归依法,归依僧。 ’三说。 即发善法。 次结云:‘我某甲,尽形寿,归依佛竟,归依法竟,归依僧竟。 ’三说。 萨婆多,若淳重心,具教无教。 ”  资持记释云:“智论有三:一、具仪,二、对境,三、作法。 道众望俗,皆是师位,故注通之。 三法中,言某甲者,称己名也;尽形寿者,述所期也;归三宝者,是所投也。 言发善[法]者,明非戒也。 后三结者,重更嘱累,不令忘失也。 引多论。 以示成否,若轻浮心,则无无教故。 ”(事钞记卷三九·一七·一一)随机羯磨·诸戒受法篇:“受三归法。 萨婆多论云,以三宝为所归,欲令救护,不得侵陵故也。 归依佛者,归于法身,谓一切智无学功德五分所成;归依法者,归于自他尽处,谓断欲无欲灭谛涅槃;归依僧者,归于第一义僧,谓良祐福田声闻学无学功德也。 善见论云,并须师授,言音相顺,若言不出,或不具足,不称名不解故不成。 应云:‘我某甲,尽形寿,归依佛,归依法,归依僧。 ’如是三说,得法属己。 ‘我某甲,尽形寿,归依佛竟,归依法竟,归依僧竟。 ’三结已。 律无受法,准诸论文具出,此但受归法,无有戒法,故论云,三归下有所加,得归及戒;若无加者,有归无戒。 ”(随机羯磨卷上·一五·一○)羯磨疏·诸戒受法篇:“受三归者,但得法被身,为佛弟子,无戒可持。 ”(业疏记卷一○·二○·八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42:05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6429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