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大盗戒举离处 内容: 亦名:盗戒举离处、举离处、离处义子题:文书成辨离处、言教立辨离处、移标相辨离处、堕筹辨离处、异色辨离处、转齿辨离处、离处明不离处、不离处明离处、无离处辨离处、杂明离处、摴蒲、蒲博、博奕、离处十三种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离本处。 (一、引律示相)四分云,若牵挽薶藏,随为一事,方便不成,并结偷兰。 五分,物在地中,作盗心,得吉罗;掘地,得提;捉物,吉罗;动物,偷兰,离处,方重。 (二、约义分句)离处义,十句分之:一、文书成辨离处。 如律师疏判,以重入轻;非法判用僧物之类。 善见云,画地作字,一头时轻,画两头时重。 二、言教立者,善见,若盗心,唱云,定是我地。 地主生疑,偷兰,决定失心者,重;若来问,僧答同,皆重。 若共争园田,违理判与,违理判得;乃至口断多端,偷夏唱大得物,皆重。 即如四分,若以言辞辩说,诳惑而取,皆重。 三、移标相者,善见,标一举时偷兰,举二标时重。 谓量地度。 乃至得一发一麦,皆重;地深无价。 绳弹亦尔。 四、堕筹者,四分,盗隐记数筹、分物筹,致令欠少也。 五、异色者,十诵萨婆多云,毡褥氍毹,上有树枝叶华;今从树叶上,盗牵至树华上,犯重,谓异本色故。 或如借他衣钵,非理用损,减他五钱,亦结重罪;律云,若坏色故。 六、转齿者,如十诵,摴蒲移棋子等。 五分,蒲博赌物,犯吉罗。 七、离处明不离处。 如僧祇,盗他牛马,未作得想,虽举四足,不成重罪。 八、不离处明离处。 如善见,空静处盗,决得无疑。 如掷杖空中,必无不下,故动即成重。 九、无离处辨离处。 如四分,盗他田宅,攻击破村,烧薶坏色,皆犯重等。 十、杂明离处。 如空中吹物盗鸟、曲弋、断流水注等;并不具述,广如本疏。 ”  资持记释云:“离处,释中,初科,四分明未离不成。 下引五分,明已离方成。 文列五罪:掘地一提,有无不定;余四须具,是方便故。 盗心吉者,远方便也。 掘地提者,谓生地也。 善见犯吉,是盗方便故。 捉物吉者,次方便也。 准今所判犯兰。 动物近方便,可解。 ……四、堕筹者,谓下筹多而令物少。 或不下筹而取多物;虽非文意,世有其事。 ……六、转齿,如世赌博,多用齿骨,掷采博物;盗心移转,随物成犯。 摴蒲、蒲博,皆赌物之异名,亦名博奕。 文中,先引十诵示盗相,次引五分明赌博。 ……第十,且出空、弋、水注三相。 律中明[离]处,则有十三,[戒]疏中次解,今略引示。 初地中。 即是伏藏,有主望主结。 佛僧地,属佛僧。 二、地上。 如今道地得物。 三、乘。 谓象马等乘。 若盗乘上物,离乘方犯;若兼乘盗,乘离即犯。 四、担。 同乘两分。 五、空。 谓衣物鸟等,从风所吹,而欲盗取,即此空处,以辨离处。 善见,盗空中鸟,左翅过右翅,尾处至头,上下亦尔,俱得重罪。 六、架。 即曲弋也。 若盗物者,物离方犯;若连架者,架离即犯。 七、村。 或盗村物,或盗村体,击破坏等。 八、阿练若。 村外空地,同村可知。 九、田。 十诵,若为田故,相言得胜者,重;不如者轻。 若作异相,过分胜者,重。 十、处所。 如店肆作处,盗物盗体,同上村中。 十一、船处。 盗物即以船为处,盗船体者,断绳离处方犯。 十二、盗水。 即断水注也。 僧祇,溉灌水,或一宿,直一文,或至四五,若坏彼渠,得越;水入田兰;满五者夷。 十三、私度关。 如律,比丘无税,白衣应税,为彼过物重。 十诵,比丘应税不税亦重。 余广如疏。 ”(事钞记卷一八·二○·五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40:51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6425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