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心境想疑诸部不同 内容: 行事钞·诸部别行篇:“心境不同:(一、本宗)四分,心境想疑,如持犯方轨中。 (二、他部)(一、五分约无疑心)五分,无疑心;以疑通是非,故有犯结正;彼律云,是女疑、虫疑、草木疑,皆随犯残提。 想是决彻,若境心不相当者,不犯。 如四分,破僧、淫戒、受戒,不开知疑;余则通开,余如随相。 (二、僧祇约罪遮性)僧祇,性恶罪上,无疑想故;彼云,女作黄门想触,僧残;悉从境制。 若遮恶罪上,得有想疑;故文云,生非生想,非生疑,吉罗。 (三、十诵约前方便)十诵,若前有方便心者,具除想疑,并结正罪;彼云,有主物,无主想及疑,皆重;亦不问前境遮性。 若前无方便心者,具有想疑,结罪。 且引大途,非无五三不同者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四分,指上,即五句中疑想二心,可学不开;不可学,皆分轻降。 五分无疑。 引云女疑、摩触二粗等,对下犯残;杀虫、坏草,对下犯提。 下引四分相比。 破僧淫酒,并不开疑想,对下‘疑’字;受戒,知师犯戒,虽受不得,对下‘知’字。 或约师疑受者年不满事。 僧祇,遮性两别。 十诵,方便有无。 各引文据,在文可解。 结中,不举细碎,趣言其数,故五三不同也。 ”(事钞记卷四二·四○·七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37:18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6415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