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心念羯磨三相 内容: 亦名:心念法有三、心念羯磨三品子题:但心念、对首心念、众法心念行事钞·通辨羯磨篇:“心念法者,事是微小;或界无人,虽是众法,及以对首,亦听独秉,令自行成,无犯戒事。 发心念境,口自传情。 非谓不言而办前事。 毗尼母云,必须口言。 若说不明了,作法不成。 ……就心念有三:一、但心念法,二、对首心念,三、众法心念。 (一、)言但心念者,唯得自说,有人亦成。 数列三种。 谓忏轻吉罗、说戒座上发露,及六念也。 二、对首心念,谓本是对首之法,由界无人,佛开心念。 且列七种。 四分中有安居;十诵有说净、受药、受七日;五分有受持三衣,及舍三衣;善见受持钵(兼舍)也。 三、众法心念,谓本是僧秉,亦界无人,故开心念。 四分说戒、自恣;外部(十诵)受僧得施,及亡人衣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心念中,初示位。 事微小者,即本位也;众法、对首,兼开法也。 行成无犯,出开意也。 发下,释名,初正释。 境,即所为事。 发心是意,传情即口,必兼身仪,三种备足,方成羯磨。 非下,遮滥。 恐有迷名,不加口说,引证明委,成否可知。 据论作业,非三不成;但由独秉多不专诚,故偏从意以立名耳。 然心念多途。 如衣食房舍,随时作念;律中所制,常尔一心;此同观行,不必口言也。 ……但心念中。 但犹独也。 若据本法,止名心念。 由通后二,加但简之。 文中,初示但义。 ……对首念中,初叙本制开,兼释名义。 对首本制,心念后开,本末双标,法无混滥。 下皆同此。 ……众法念中,科约同前。 ”(事钞记卷五·三○·一一)羯磨疏·立章悬判:“就心念中,离分三相。 以但心念法,事是常行,来往系心,衣食起观。 止得独运,岂向他陈? 余者例然,故名此也。 二、对首心念者,事实假证,缘阙故开。 但以衣钵受净,待形为要。 若不曲听,教非通济。 本唯对首,末开心念。 从本为名,故名此也。 三、众法心念所以立者,事实僧成,义非独济。 但以说恣等法,衣服施缘;形心所资,方膺道业。 故虽僧秉,通济别人,故名此也。 ”(业疏记卷一·二四·三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37:12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6415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