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忏僧残法 内容: 子题:波利婆沙、别住、治覆情过、犯覆藏罪结吉罗、覆藏罪、治僧残情过、与六夜摩那埵法、六夜摩那埵法、治僧残罪、与出罪、阿浮诃那随机羯磨·忏六聚法篇:“佛言,若犯僧残已,覆藏者,随覆藏日与波利婆沙;行波利婆沙已,与六夜摩那埵;行摩那埵已,当二十僧中出罪。 若犯罪不覆藏,僧应与六夜摩那埵;行此法已,便二十僧中与出罪羯磨。 若二种行法中间重犯,随所犯者,与本日治;行此法已,然后出罪。 若行波利婆沙者,得羯磨已,夺三十五事,在僧下行,八事失夜,白僧发露,供给众僧,尽覆日行之。 其摩那埵法,与别住法并同;唯在僧中宿为异。 ”(随机羯磨卷下·二四·一二)戒本疏·十三僧残法:“应与波利婆沙者,西梵天音,东华人言名为覆藏。 或云别住。 母论云,何名别住? 别在一房,不得与僧同处,虽入僧中,不得谈论,亦不得答,故曰也。 若欲作法,随其覆日,从僧三乞,白四加法;夺行夺能,合三十五事;八缘失宿。 行法满已,方名此法治覆情过。 二、犯覆藏罪,谓吉罗也。 次对治忏。 有人立在前忏;以后证前,不应尔也。 三、治僧残情过,须与六夜摩那埵法。 此亦西语,论云意喜。 前虽自意欢喜,亦生惭愧;又使众僧欢喜,与少日故。 作此法者,前须三乞,白四与法,夺行,失宿,大同于前。 六夜之中,界中有僧;不同覆藏,一人行法。 四、治僧残罪者,即如戒本与出罪是也。 如律本名阿浮诃那,此名唤入众,或名拔除罪根也。 若欲行悔,广如钞中。 ”(戒疏记卷一○·一五·二○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35:15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6410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