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摄僧作法界分齐 内容: 亦名:作法界三别、作法摄僧界分齐子题:有场大界四处集僧、小界无外可集、说恣内外俱集、无场大界二处别集、有场大界四处各集、别集行事钞·集僧通局篇:“若作法界则有三别:有戒场者,四处集僧,各得行事。 一、在戒场,二、在空地,三、在大界,四、在界外;若无戒场,二处各集。 若小界者,既不立相,直指坐处,无外可集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作法三者,场及大小。 然有场四集,虽兼大界,正意明场。 又集僧约事有通有别;通谓说恣,内外俱集;别即余法随界各行。 今文两界,并从别论。 问:‘如通集中,场上不来,犯别众否? ’答:‘法成得罪。 不妨异界,无别众过。 ’问:‘小界说恣有通集否? ’答:‘本由说恣,开结遮诃。 是则三小唯有别集。 ’”(事钞记卷四·一○·一八)羯磨疏·集法缘成篇:“(一、小界)小界无外者,小界局在身,坐外无法,随人集结,故无外也。 若许有界,则纳诃人。 ……(二、无场大界)若论无场大界,二处别 集。 以界之内界无外者,以外,咸有制约,可从集故。 ‘若尔,小界无外,可如前言。 身界之外,可不须集? ’答:‘元制简人,虽有不集。 不同大界制内外集。 ’(三、有场大界)若有戒场[大界],则四处各集。 一、是界外;二、是界内;三、是内相外,戒场外,中间空地; 是戒场体。 (一、问大界)问:‘羯磨之设,界中无人则成,何故集他外界? ’答:‘行法不同。 若作羯磨,则随界分局,人不相集。 若作说恣,则内外通收;以是摄僧纲纪,使内外同崇,不许逃避。 乃至外界戒场,见相便求,多有句数,即其事也。 ’……(二、问戒场)问:‘大界四集,可如前言。 戒场之中,亦有集不? ’答:‘场中两集,亦为说恣。 如难缘开之。 余如结界法中说。 ’”济缘记释云:“次无场界中。 此约说恣内外两集,故云别集。 不容私避,即是制约。 下文四集,义亦同之。 ……三有场界中。 当局自集,事义易知;特约共集,示其异相。 ……次问,戒场比前大界,例有四集。 答云两集,即是通局二集;或可字误,两合作四。 ”(业疏记卷四·一四·一○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10:25:11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6379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