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袈裟 内容: 【袈裟】具云迦罗沙曳,此云不正色,从色得名。 章服仪云:袈裟之目,因于衣色,如经中坏色衣也。 会正云:准此,本是草名,可染衣,故将彼草,目此衣号。 十诵以为敷具,谓同毡席之形。 四分以为卧具,谓同衾(音钦)被之类。 萨婆多云:卧具者,三衣之名。 大净法门经云:袈裟者,晋名去秽。 大集经名离染服,贤愚经名出世服。 真谛杂记云:袈裟是外国三衣之名,名含多义。 或名离尘服,由断六尘故;或名消瘦服,由割烦恼故;或名莲华服,服者离着故;或名间色服,以三如法色所成故。 言三色者,律有三种坏色:青、黑、木兰。 青谓铜青,黑谓杂泥,木兰即树皮也。 业疏云:听以刀截,成沙门衣,不为怨贼所剥故。 章服仪云:条堤之相,事等田畴之畦,贮水而养嘉苗。 譬服此衣生功德也。 佛令象此,义不徒然。 五分云:衣下数破,当倒披之。 在雨中行,水入叶中,应顺披之。 章服仪云:比见条叶,不附正仪,当马齿鸟足缝之,即须顺左右条开明孔。 不作,即同缦衣。 南山问:比见西域僧来,多缝衣叶者何? 答:此佛灭后将二百年,北天竺僧与外道同住,外道嫉之,密以利刀内衣叶中,同往王所。 外道告王,沙门释子,内藏利刀,欲将害王。 因告捡获,由此普诛一国比丘。 时有耶舍阿罗汉,令诸比丘权且缝合,为绝命难。 此乃彼方因事权制,非佛所开。 故义净云:西国三衣,并皆刺合,唯东夏开而不缝。 依律,大衣限五日成,七条四日成,五条二日成。 限日不成,尼犯堕,比丘突吉罗。 业疏云:若有衣不受持者,突吉罗。 下二衣有长者,开将作从。 悲华经云:佛于宝藏佛前发愿,愿成佛时,袈裟有五功德:一、入我法中,犯重邪见等,于一念中敬心尊重,必于三乘授记;二、天龙人鬼,若能敬此袈娑少分,即得三乘不退;三、若有鬼神诸人,得袈裟乃至四寸,饮食充足;四、若众生共相违背,念袈裟力,寻生慈心;五、若持此少分,恭敬尊重,常得胜他。 璎珞经云:若天龙八部斗争,念此袈裟,生慈悲心。 海龙王经,龙王白佛:如此海中,无数种龙,有四金翅常来食之,愿佛拥护,令得安隐。 于是世尊,脱身皂(昨早切,黑色也)衣,告龙王:汝取是衣,分与诸龙,皆令周遍。 于中有值一缕之者,金翅鸟王不能触犯。 持禁戒者,所愿必得。 搜玄引大集:王问比丘不能说,遂羞堕地,袈裟变白。 法灭尽经云:沙门袈裟,自然变白。 应法师云:韵作[(叚)/毛]裟,音加沙。 葛洪字苑,始改从衣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7:29:25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5853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