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槃那寐 内容: 【槃那寐】名出声论,或名槃谈,讹云和南,皆翻我礼。 或云那谟悉羯罗,此云礼拜。 今谓礼之与拜,名有通局长短。 经曰:礼者,履也。 进退有度,尊卑有分,谓之礼。 礼记云:礼也者,犹体也。 体不备君子,谓之不成人。 故孔子云: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 是则凡所施为,皆须合礼,此显礼名通也。 白虎通云:人之相拜者何? 所以表情见意,屈节卑礼尊事者也,拜之言服也。 故周礼明九拜,此显拜名局也。 若依释氏,如南山云:四仪若无法润,乃名枯槁众生。 故天台明四种三昧之法,是知四仪法则名礼,身业恭敬名拜,此亦礼通拜局。 今此翻译,礼即是拜。 故大论云:礼有三种:一者口礼;二者屈膝,头不至地;三者头至地,是为上礼。 一、口礼者,如合掌问讯也。 观音义疏云:此方以拱手为恭,外国以合掌为敬。 手本二边,今合为一,表不散诞,专至一心。 僧祗律云:礼拜不得如哑羊,当相问讯。 尔雅云:讯,言也。 地持论云:当安慰舒颜,先语平视,和色正念,在前问讯。 善见论云:比丘到佛所,问讯云:少病少恼,安乐行不? 二、屈膝者,即互跪也。 音义指归云:不合云胡跪。 盖梵世遗种,居五竺间,[卄/忽]岭之北,诸戎羌胡。 今经律多翻互跪,以三处翘(渠遥切)耸,故名互跪,即右膝着地也。 涅槃疏明三义:一、右膝有力,跪能安久;二、右膝有力,起止便易;三、右膝躁动,着地令安。 若两膝着地,则名长跪。 毗奈耶云:尼女体弱,互跪要倒,佛听长跪。 三、头至地者,即五体投地。 故大论云:人之一身,头最为上,足最为下。 以头礼足,恭敬之至。 辅行云:准地持阿含,皆以双膝、双肘及顶至地,名五体投地,亦名五轮,五处圆故。 又勒那三藏,明七种礼:一、我慢礼,谓依位次,无恭敬心;二、唱和礼,高声喧杂,词句混乱;三、恭敬礼,五轮着地,捧足殷勤;四、无相礼,深入法性,离能所相(空观);五、起用礼,虽无能所,普运身心,如影普遍,礼不可礼(假观);六、内观礼,但礼身内法身真佛,不向外求(中观);七、实相礼,若内若外,同一实相(三谛一境)。 西域记云:致敬之式,其仪九等:一、发言慰问,二、俯首示敬,三、举手高揖,四、合掌平拱,五、屈膝,六、长跪,七、手膝踞地,八、五轮俱屈,九、五体投地。 凡斯九等,极唯一拜,跪而赞德,谓之尽敬。 舍利弗问经,佛言:作供养,应须偏袒,以便作事。 福田时,应覆两肩,现田纹相。 不拜王论:有五戒信士,见神不礼。 王曰:何为不礼? 曰:恐损神故。 王曰:但礼。 信士乃礼,其神形仪粉碎。 又迦昵色迦王,受佛五戒,曾神祠中礼,神像自倒。 后守神者,作佛形像,在神冠中。 王礼不倒,怪而问之,曰:冠中有佛像。 王大喜,知佛最胜而恕之。 又感通录云:唐蜀川释宝琼,出家斋素,读诵大品,本邑连比什邡(音方,县名)并是米族。 初不奉佛,沙门不入其乡,故老女妇,不识者众。 琼思拔济,待其会众,便往赴之,不礼而坐。 道党咸曰:不礼天尊,非沙门也。 琼曰:邪正道殊,所奉各异,天上礼我,我何得礼老君乎? 众议纷纭,琼曰:吾若下礼,必贻辱也。 即礼一拜,道像连座动摇不安。 又礼一拜,反倒狼藉在地。 遂合众礼琼,一时回信。 梵网经云:出家人法,不向国王礼拜,不向父母礼拜,六亲不敬,鬼神不礼。 西域记云:昔有德光论师,天军接见慈氏,谓非出家之形,长揖不理。 问:何缘不轻比丘,普礼四众? 荆溪释曰:菩萨化缘,法无一准,唯利是务,故设斯仪,是众生理,与果理等。 故礼生礼佛,其源不殊,欲令众生,生慕果愿。 果愿者何? 我等但理,彼尚故礼,况证果理,而不尊高。 又云:汝等皆行菩萨道,当得作佛,岂非击我? 令修圆因,此约现在顺从者也。 问:内怀不轻之解,外敬不轻之境,安弃飞禽之真性,而忽走兽之本源乎? 答:人识义方,可以击发,异类无知,徒劳劝信。 不礼之旨,其在兹欤,不轻礼俗,谨闻命矣! 何故方丈僧拜维摩? 故彼经曰:维摩居士即入三昧,令此比丘自识宿命,发菩提心。 于是诸比丘稽首礼维摩诘足。 天台问曰:出家何以礼俗? 答:入道深恩,碎身莫报,此诸比丘,方行大道,岂存小仪? 又涅槃云:有知法者,若老若少,故应供养恭敬礼拜。 入大乘论云:被法服菩萨,方便随顺,得礼白衣,敬之如佛。 是则法非一[既/木],可否在人,有益须礼,当亡身以奉法。 有损宜止,应逆命以利君。 何哉? 赫连[勃-力+文][勃-力+文],据有夏州,凶暴无厌,以杀为乐。 绘像服身,抑僧令拜,遂为上天雷震而死。 斯乃暴虐之主,诚非圣明之君。 不遵付嘱之言,故违委寄之道。 宁知千圣立法,万古同风,安以朝觐之礼,而责山林之士。 恐后进以未知,遂濡毫而录示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7:13:35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5806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