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可漏子 内容: 忠曰:“纳文疏纸筒也。 书柬袋亦名可漏子。 可漏即是壳漏。 壳漏者,卵? 也。 比人身骸,又言封皮。 可、壳,唐音相近,故假用,犹如弄引作弄胤,此类甚多。 ” 《敕修清规·迎待尊宿请状》云:“可漏子,状请,某处堂头和尚禅师,具位,谨封。 ”又〈山门请新命斋状〉云:“可漏子,状请,新命云云尊座前,具位,谨封。 ” 《容斋三笔》云:“蔡京盗弄威柄,有一兵赍一双缄及紫匣来,乃福建转运判官直龙图阁郑可简以新茶献,即就可漏上书‘秘撰运副’四字授之。 ” 《潜确居类书》云:“敕黄,用蜀中麻纸为之,其可漏子又长于敕黄一尺。 ”可漏子,注云封皮。 《孤树裒谈》云:“内阁题本用小揭帖,楷书,斜折内封,外则可漏封以文渊阁印,方银铸,玉箸篆,大如御史印。 ” 忠曰:“书柬可漏,糊封上下。 启之之法,截开其底。 如疏可漏,上下不封,如竹筒然。 行者度疏于维那时,维那亦自底抽取之。 或曰可漏者,上下通透,可脱漏之义。 余谓若然,则上下糊封者亦名可漏,当如何解之? 故此义不足取也。 ” 已下录可漏即是壳漏之证。 《圆悟勤禅师录·普说》云:“先师常云:‘莫学 琉璃瓶子禅,轻轻被人触着,便百杂碎。 参时须参皮可漏子禅,任是向高峰顶上扑下,亦无伤损。 ’” 《碧巖录》举之作但参皮壳漏子禅。 已下录身骸称壳漏子。 《传灯录·洞山价禅师章》云:“师将圆寂,谓众曰:‘离此壳漏子,向什么处与吾相见? ’众无对。 ” 《掌珠》故事载此,注云:壳漏子,身尸也。 《传灯录·长庆棱禅师章》云:“保福迁化,人问师:‘保福抛却壳漏子向什么处去也? ’师曰:‘且道保福在那个壳漏子里? ’”又〈南阳忠国师语〉云:“有知识示学人:‘但自识性,了无常时,抛却? 漏子一边着,灵台智性迥然而去,名为解脱。 ’” 是外道量。 已下录衣称可漏,又壳、可通用之证。 《恕中愠禅师录》云:“洪祐和尚送归源法衣至,上堂,拈衣示众云:‘者个是先归源向异类中遗下皮可漏子,日炙风吹而不坏,刀斫锯解而不开。 ’” 旧说云:“疏可漏贴小黄纸者,为防蠹灾也,虽少时用之,表其谨至。 ”忠曰:“此义不然,余谓可漏贴黄纸者,引黄之遗范也。 施食法疏可漏贴黑纸者,盖黑北方水色,取救渴义也。 ” 引黄者,《正字通》云:“贴黄,即古之引黄。 唐制,诏敕有更改,以纸贴之,曰贴黄。 其表章略举事目见于前封皮者,谓之引黄。 后世即以引黄为贴黄,不用黄纸。 《龙川志》曰:‘富郑公上章贴黄言:臣与韩琦言,不当,起复。 ’是以引黄为贴黄也。 李肇曰:‘贴黄或曰押黄。 ’”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5:33:17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5509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