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鸣钟 内容: 《敕修清规·钟》云:“大钟引杵宜缓,扬声欲长,凡三通,各三十六下,总一百八下,起止三下稍紧,鸣钟行者想念偈云:‘愿此钟声超法界,铁围幽暗悉皆闻,闻尘清净证圆通,一切众生成正觉。 ’”《禅苑清规·警众》云:“打大钟之法,先轻手拟钟三下,慢十八声,紧十八声,三紧三慢,共一百八声。 当职行者烧香礼拜,诵偈讫,然后击之。 偈云:‘三涂八难,息苦停酸。 法界众生,同声悟道。 ’念竟,即时辍之。 ”《群谈采余》云:“钟声晨昏叩一百八声者,一岁之义也。 盖年有十二月,有二十四气,又有七十二候,正得此数。 浙杭州歌曰:‘前发三十六,后发三十六,中发三十六声急,通共一百八。 ’越州歌曰:‘紧十八,缓十八,六遍凑成一百八。 ’台州歌曰:‘前击七,后击七,中间十八徐徐发,更兼临后击三声,三通凑成一百八。 ’”忠曰:“传说钟一百八声,表破百八烦恼,未见经论说,盖出乎世典,取一岁数之义为正。 如律文,鸣犍稚曰作相,鸣之四十下,三通合一百二十下也,未闻百八声之说。 ”忠曰:“《行事钞·集僧通局篇》明打犍稚法,简古难见。 今窃合《资持记》所解,取意缀文,直下录去,贵易通解。 文云:‘寻常所行,始终四十下。 初十下渐发声,此为虚揩,中间二十七下渐希渐大,后三下声尽,方打一通。 如是至三名为三通,集三乘也。 长打百二十下,接前四十,增两四十,共百二十。 其第二四十下,虚揩渐大,十八下中间四下声尽方打,此救四恶趣。 自二十三已去,后十八下,渐穊渐小,乃至微末。 次第三四十下同前,亦有少异。 三十六、七、八三下,名三通,末后二下,名息槌。 《图经》云:念三宝,存五众,众各八辈,故以四十为差,三道乘之,则百二十为节。 八辈谓四果四向,三道谓三乘。 ’”南山《增辉记? 作相偈》云:“虚揩十下,渐希渐大,二十七下,大长三下。 ”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5:30:37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5501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