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犍椎 内容: 《敕修清规·维那》云:“《十诵律·云:‘以僧坊中无人知时打楗椎,乃至众乱时,无人弹压等,佛令立维那。 ’”忠曰:“须知丛林鸣器,维那掌之。 ”《玄应经音义》云:“犍椎,直追切,经中或作犍迟。 案梵本臂咤犍椎,臂咤此云打,犍椎此云所打之木,或檀或桐,此无正翻,以彼无钟磬故也。 但椎、稚相滥,所以为误已久也。 ”《释氏要览》云:“《五分律》云:‘随有瓦木铜铁鸣者,皆名犍稚。 ’《经音疏》云:‘犍,虔音;稚,直利切,此云击木声。 ’《五分》:‘比丘问:以何木作犍稚? 佛言:除漆树,余木鸣者,听作。 ’《智论》云:‘迦叶于须弥山顶挝铜犍稚。 ’《增一经》云阿难升讲堂击犍稚者,此名如来信鼓也。 今详律,但是钟、磬、石板、木板、木鱼、砧槌,有声能集众者,皆名犍稚也。 ”《业疏》云:“犍槌者,梵本《声论》云犍巨寒切。 地,此云磬,亦曰钟也,乃金石二物耳。 故《五分》云:随鸣者作之,意取闻声来集,召僧法也。 ”《行事钞·集僧通局篇》云:“出要律仪引声论翻犍巨寒反。 稚,音地。 此名磬也,亦名为钟。 ”《资持记》云:“若诸律论,并作犍槌,或作犍椎,如字而呼,乃是梵言讹转,唯独《声论》正其音耳,今须音槌为地。 又《羯磨疏》中直云犍地,未见稚字呼为地也。 后世无知,因兹一误。 至于钞文前后以及一宗祖教,凡犍槌字,并改为稚,直呼为地。 请寻古本写钞及大藏经律考之,方知其谬。 但以稚、椎相滥,容致妄改,今须依律论并作犍槌。 至呼召时,自从《声论》。 或作椎亦尔,世有不识梵语,云是钟之槌及砧槌等,此又不足议也。 若準《尼钞》云:‘西传云,时至应臂咤犍槌。 臂咤,此云打;犍槌,此云所打之木,或用檀桐木等。 彼无钟磬,故多打木集人。 ’此则与今全乖,不可和会,且依《钞疏》,钟磬翻之谓金石二物也。 应法师《经音义》,大同《尼钞》。 然祗桓图中多明钟磬,而云彼无者,或恐少耳。 《音义》又云:旧经云犍迟,亦梵言讹转,宜作稚,直致反。 明知稚字不呼为地,此迷久矣,故为辨之。 ”《正字通》云:“椎,俗作槌、锤。 ”忠曰:“元照意,须字从草木之木,而其音地也。 ”《大比丘三千威仪》云:“揵稚有五事:一者常会时;二者旦食时;三者昼饭时;四者暮投槃时;五者一切无常。 复有七法:一者县官;二者大火;三者大水;四者盗贼;五者会沙弥;六者会优婆塞;七者呼私儿。 当复知十二时揵椎:常会时,先从小起,稍至大,大下击二十,稍小二十一下,小小十下,复大三下;旦食大下八;昼食一通;投槃亦一通;无常者,随视时;县官、水火、盗贼亦随时;会沙弥三下;会优婆塞二下;呼私儿一下。 持一通,至比丘揵稚无后音。 ”《教乘法数》图,五事七法:七法易知,今略之。 一、常会时:说四羯磨,讲法等集,五十四下谓之一通。 二、旦食时:八下,即小食时也。 三、昼食时:同上一通,即中食时。 四、暮投盘时:同上一通,如今昏钟。 投盘,疑是梵语。 五、无常:多少随时,谓人临终闻钟声生善。 《马鸣菩萨传》云:“比丘鸣揵椎,外道即问:‘今日何故打此木耶? ’”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5:27:37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5492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