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净头 内容: 厕本不净之处,故掌之者,可令极净洁,故以净命名。 《禅苑清规》云:“净头之职,五更上灯,日出收茆筹,净布浸之,次刷洗筹槽,并叠扫地,添换茆筹、净巾并灰土、皂角,打当水廨。 斋后洗濯筹布,晚后烧汤上油,常令汤水相续,无使大众动念。 净头者,行人之所甚难,当人之所甚恶,可谓无罪不灭,无病不愈,无福不生。 同袍拱手上厕,宁无惭愧之心? ”《备用清规》云:“净头之职,果自因生。 每朝扫地,装香及时,剔灯点烛,换筹洗厕,出桶拖鞋,手巾干净,汤水宽容,澡豆频添,灰土常满。 或时狼藉打并,宜勤讨柴洗筹,俯恤人力。 触边明净,道业圆成。 雪窦在灵隐、牧庵、妙喜、宝峰会中,皆服勤斯务矣。 ”《敕修清规》云:“净头,扫地、装香、换筹、洗厕、烧汤、添水,须是及时,稍有狼藉,随即净治。 手巾、净桶,点检添换。 凡供此职,皆是自发道心。 将交替时,堂司预出小榜云:‘下次净头缺人,如有结缘,请留芳字。 ’愿结缘者,收榜白堂司,然后覆住持,请充之。 ”慈觉〈龟镜文〉云:“为众僧涤除,故有净头。 ”又云:“酌水运筹,知惭识愧,所以报净头也。 ”又云:“懒墯并除,诸缘不具,非净头所以事众也。 ”又云:“涕唾墻壁,狼籍东司,非所以报净头也。 ”《大慧年谱》云:“师二十四岁,在宝峰。 居侍者寮。 一日侍次,湛堂视师指爪云:‘想东司头筹子不是汝洗。 ’师即承训,交代黄龙忠道者,作净头九个月。 ”按《普说》:“某自闻湛堂和尚此说,终身不养爪甲,才长一菽不剪,湛堂和尚便于手指上出现,此乃诚服其训导也。 ”又见〈殿堂类·净头寮〉处。 《云卧纪谈》云:“佛心禅师才公,趋西禅海印隆禅师法席。 于时西禅众逾万指,才发心领净头职。 一夕汛扫次,隆适夜参,至则遇结座,掷拄杖云:‘了即毛端吞巨海,始知大地一微尘。 ’才豁然有省。 ”《真净文禅师录》云:“净头端上人求洗涤之说,因而成偈。 云:‘段食共滋养,皆名有漏身。 焉知大小事,不昧往来人? 历历随闻见,惺惺应屈伸。 变通元自在,鑒照本天真。 由逐江湖客,耻为尧舜臣。 所依投旅舍,妄计困风尘。 病故嫌王膳,饑仍预国民。 既能分皂白,须解别疏亲。 朽宅蚖蛇会,浮泡屎尿陈。 何妨观秽恶,却要灭贪瞋。 除垢超凡果,谈空入圣因。 迦文教虽旧,释子道应新。 革屣排朱户,禅衣挂绿筠。 摄心彰戒定,弹指觉坑神。 吐唾防涂壁,抛筹怕动邻。 为僧当异俗,学佛便行仁。 伏忍冤憎尽,兴悲鸟兽驯。 汲汤宜让伴,盥手忌淋垠。 受用生惭愧,供承识苦辛。 阶砖同镜面,瓦宇若鱼鳞。 狼藉欣欢少,光明赞叹频。 桶盆还次第,灰土最精淳。 塞鼻奢红枣,迎宾炽绛唇。 去骄终远害,习慢必遭迍。 匾器易盈满,旷怀忘贱贫。 沙门修慧命,菩萨振慈纶。 总具如莲性,谁偏可意珍? 莫迷臭皮袋,苦海枉沉沦。 ’”《竺仙仙禅师南禅录·重阳谢志首座为净头上堂》云:“尽十方虚空是个厕坑孔,三世诸佛、诸代祖师头出头没;尽十方大地是个垃? ?堆,三世诸佛、诸代祖师十字纵横。 坐断去来今,不落第二见,超出法报化,分开三八九。 僧问云门:‘如何是佛? ’门云:‘干屎橛。 ’南禅则不然,如何是佛? 不昧主人翁。 不昧主人翁,眉间剑化龙,笑他陶靖节,醉倒菊华丛。 ”又《竺仙净智录·普说》云:“山僧少年时,每见人诵《祖英集》,自亦观其语句,雄伟超拔,亦慕敬之。 乃想其人物,必英姿气概,方颐大耳,巍巍不可近者。 及游雪窦,观众寮前石碑所镌顶相,大不相似心中想者,如绝无福之人,而有大福。 乃至你道其大福从何而来? 他昔在灵隐做净头,今灵隐净头寮名曰雪隐,即今圆觉净头寮二草字即是,不知何人好事者模来。 他做净头时,将众人用过筹子,虽把水浸渍洗涤,其上有干涂之物不去者,躬以指甲剔洗;又恐不光滑,或少伤你所用处身体,乃于自面上蕩试之。 如此,若看其顶相穷寒寂寞,而其语言道德,如此之行,人之敬慕。 ”《月江印禅师录·赠省净头偈》云:“拟续当年雪隐弦,行菩萨行更加鞭。 蓦然自屎不觉臭,插翅蒲鞋飞上天。 ”义堂《空华集·贺净头颂轴序》云:“《易》曰:‘谦,亨,君子有终。 卑而不可逾。 ’又曰:‘地中有山,谦。 君子卑以自牧。 ’牧者,养也。 夫山之为体也,宜峻拔乎天上,而反居地中。 然而人莫敢逾越其巅者,犹君子抱才德者,宜居崇班,而反隐乎下位以自养。 然而以居人之所恶故,莫或争之,其道自亨,而有终也,宜矣。 “古之宗门祖师,发心入道,必先历试诸难,而役于杂务职,职之最卑,而人所甚恶,莫过乎持净。 然若雪窦明觉居众,司此职于灵隐,至今有雪隐之美称。 大慧师以承湛翁之训,洗筹于宝峰几一期,有终身不养爪甲之誓。 是岂非卑以自牧也欤? 惟二老也,出乎云门、临济之后,回狂澜于既倒,支大厦于将颠之际,可谓君子有终矣。 而后学者仰止,不啻如泰山、北斗之尊,不亦卑而不可逾之谓乎? 今也不然,初机后辈,乍入吾门,则辄欲身心以逸豫,衣食以丰美,名位以崇重,屋庐以安便,由是杂务剧职,每乏其人,寔主法者所忧也。 “我不闻大禅师主瑞鹿,明年丙午春,适净头缺人,前主正传明巖师之徒,有阮其名者,被褐怀玉,匿乎缁伍之间,有年于此矣,及兹慨然而起,请就厥职,凡东司器皿什物之类,莫不修整焉。 牏之污者,刷而涤之;屐之缺者,缀而补之;桶盆脱者、椸巾弊者,或箍而束之,或换而新之;至若扫地装香之勤,烧汤汲水之劳,莫不竭力焉,见者咸悦服矣。 于是禅师特唱四句伽陁以赞厥美,且告于乃师,洎山中耆英硕衲,赓歌以助成之,轴成命予文以冠于首。 “惟历应间,朝廷有旨,革故龟山行宫,鼎建一大禅剎,赐天龙资圣之额,仍命先师为开山祖。 然以寺本备十方之居,故先师不允徒弟者挂搭。 小子方十七岁,投师易服,恳乞隶名,师悯予诚心,乃允。 予既而发心持净,期一周,而职未满,俾迁于侍司。 而后出入丛林,每欲终其职而未遂矣。 嗟今老且病矣! 窃感诸阮公克继雪窦、大慧之踵,合乎君子有终之道,而有愧于内,故不辞书以告来者庶乎哉! ”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5:25:21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54858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