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轮藏 内容: 设机轮运转法藏也。 傅大士创造。 《释门正统? 塔庙志》云:“复次,诸方梵剎立藏殿者,初梁朝善慧大士 傅翕玄风 愍诸世人,虽于此道颇知信向,然于赎命法宝,或有男女生来不识字者,或识字而为他缘逼迫不暇披阅者,大士为是之故,特设便方,创成转轮之藏,令信心者推之一匝,则与看读同功。 故其自誓曰:‘有登吾藏门者,生生不失人身。 又能旋转不计数者,是人所获功德,即与诵经无异。 ’“今称龙宫海藏者,乃约龙树入海而言;又称天宫宝藏者,乃附慈氏居处而说然一切如来只令口诵心惟,转我法轮,饶益群品。 今大士特兴慈悲,在在处处创此机轮,运转不息,欲俾一切含灵同沾利益,尽未来际成等正觉。 大哉神力! 讵可思议耶? 先民所谓智者创物,大士其有焉。 “若夫诸处俱奉大士宝像于藏殿前,首顶道冠,肩披释服,足蹑儒履,谓之和会三家。 佛印禅师 了元 为王荆公赞其所收画像曰:‘道冠儒履释加沙,和会三家作一家。 忘却率陀天上路,双林癡坐待龙华。 ’又列八大神将运转其轮,谓天龙八部也。 又立 保境将军助香火之奉,谓是在日乌伤宰也。 兹三者,考录无文,录六卷,弟子结集,进士楼颖修定。 不能自决。 ”《佛祖统纪》云:“梁傅大士愍世人多故不暇诵经,及不识字,乃于双林道场创转轮藏,以奉经卷。 其誓有曰:‘有三登吾藏门者,生生不失人身。 有能信心推之一匝,则与读诵一大藏经正等无异。 ’藏前相承列大士像,备儒道释冠服之相者,以大士常作此状也。 列八大神将者,八部天神也。 保境将军者,在日乌伤宰发誓护藏者也。 ”注云:义乌县,旧名乌伤。 《善慧大士录》云:“大士在日,常以经目繁多,人或不能遍阅,乃就山中建大层龛一柱八面,实以诸经,运行不碍,谓之轮藏。 仍有愿言:‘登吾藏门者,生生世世不失人身。 从劝世人,有发菩提心者,志诚竭力,能推轮藏,不计转数,是人即与持诵诸经功德无异,随其愿心,皆获饶益。 ’今天下所建轮藏,皆设大士像,实始于此。 ”《白氏文集·苏州南禅院千佛堂转轮经藏石记》云:“堂之中,上盖下藏,盖之间,轮九层,佛千龛,彩绘金碧以为饰,环盖悬镜六十有二,藏八面,面二门,丹漆铜锴以为固,环藏敷座六十有四,藏之内转,以轮止以柅,经函二百五十有六,经卷五千五十有八。 ”《护法录·日本瑞龙山重建转法轮藏禅寺记》云:“我佛如来,其正法之流通者,有三藏焉:一曰修多罗藏,二曰阿毗昙藏,三曰毗尼藏。 惟此三藏,谆谆化导,使一切有情灭妄趋真,诚昏衢之日月,苦海之舟航也。 瑯函玉轴多至五千四百四十八卷,众生根钝,莫能融贯。 善慧大士以方便力,造为毗卢宝藏,函经其中,一运转间,则与受持读诵等无有异。 ”已下辨轮藏字义。 《北涧文集·金粟洞天三教藏记》云:“金粟洞天在泉南胜处,住山人凝云黄去华总三家之书,于山中置诸大轮藏,所谓藏也者。 藏也,涵藏之谓也。 ”又〈澄心院藏记〉云:“佛所说经,一味之雨,三草二木所泽各异。 根差性殊,岂雨之咎? 车轴之滴,匪海莫容。 大心溟渤,乃克堪受。 涵摄其义曰藏,运行其说曰轮。 舍藏无以蕴其奥,非轮无以发其用。 第二义门,特出巧思,制成八觚,八窗玲珑,面面层室,以贮瑯函,以绚金碧,以拟睹史。 大庄严藏,枢正厥中,以静以应,一机潜发,飘风疾旋,若翻地轴,使海水立,蕩胸决眦,倏尔如砥,曰此权道,会心以境。 ”《释氏要览》云:“经、律、论,谓之三藏。 又佛藏、菩萨藏、声闻藏,名三藏。 藏者,摄也,谓摄人摄法故。 ”又云:“八藏,《菩萨处胎经》云:‘胎化藏、中阴藏、摩诃衍藏、戒律藏、十住菩萨藏、杂藏、金刚藏、佛藏,是为释迦文佛经法具足矣。 ’若今安置经律论处名藏者,梵云俱舍。 此言藏,谓库府之总称也。 ”《文苑英华? 谭铢庐州明教寺转关经藏记》云:“经,心也;藏,藏也。 如心之含藏万法者也,故曰一心生万法,万法由一心。 其动静弛张在我,而宁穷其义,略举其大。 斯藏也,本于一心灵通无碍,动用自在,静则万法空寂,动则三界弥纶虚伪,唯心所造作,其在斯乎! 周回八角,角,觉也。 佛以眼为八邪,耳为八患,鼻为八苦,舌为八难。 回八邪为八觉,回八患为八解脱,回八苦为八安乐,回八难为八王子,指四八为三十二相,由此八关返邪归正,成佛之境矣。 止则寂然无用,引则转而不穷,动虽有声,静乃无迹云云。 赞曰:修多罗教,函于藏轮。 周回八角,正道斯陈。 动用一心,为万法因。 忘因无法,得本归真。 镌于金石,用导迷人。 ”忠曰:“记中铢自谓常学释氏,然眼为八邪已下,未知何据? ”法轮者,《释氏要览》云:“《大毗婆沙论》云:何名法轮? 答:是法所成故,法为自性故,名法轮。 如世间呼金轮等轮,是动转不住义,舍此离彼义,能伏怨敌义。 又圆满义,谓毂、辐、辋三事具足故。 轮体法,即八圣道支也云云。 ”《镡津文集·崇寿禅院转轮大藏记》云:“夫转轮藏者,非佛之制度,乃行乎梁之异人傅翕大士者。 实取乎转法轮之义耳,其意欲人皆预于法也。 法也者,生灵之大本,诸佛之妙道者也。 诸佛以是而大明,群生以是而大昧,圣贤乃推己之明,而正人之昧,故三藏之取谕者,谕于此也;五乘之所归者,归于此也。 然其理幽微,其义广博,殆非众人概然而辄得,故益其藏而轮之,姑使乎扶轮而转藏者,欲其概众普得渐染佛法,而预其胜缘,则于道其庶几乎,是亦至人摄化群生之一端耳,其意远且大矣。 ”《备用清规·藏殿祝圣讽经》云:“住持领众绕藏行道三匝,以表法轮三转。 ”法轮三转者,示劝证也。 《俱舍论》云:“云何三转十二行相? 此苦圣谛,此应遍知,此已遍知,是名三转。 即于如是一一转时,别别发生眼、智、明、觉,说此名曰十二行相。 ”《净名略疏》云:“三转法轮者,即是趣波罗柰说生灭四谛也。 轮者,佛证四谛法,有可转之义,故名为轮。 又解能坏烦恼,名之为轮。 如轮王宝能坏怨敌,佛法轮宝能坏烦恼,故名法轮。 如来成道经三七日,方趣波罗? ,生生虽不可说,以悉檀方便赴天人小机而说四谛,转入彼心,坏彼烦恼,故名转法轮也。 三转者:一、示转,谓是苦、是集、是灭、是道。 二、劝转,谓苦应知,集应断,灭应证,道应修。 三、证转,谓苦我已知,集我已断,灭我已证,道我已修。 初转示见道,劝转示修道,证转示无学道,是三转十二行法轮。 ”大藏以千字文命函,见〈经录类·大藏经〉处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5:18:23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5464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