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行香 内容: 忠曰:“有巡堂烧香曰行香,有出班上香曰行香,有官人来寺行香曰行香,有施主自来寺行香曰行香。 ”《汉书·高帝纪》:“行田宅。 ”注:苏林云:“行,音行酒之行,犹付与也。 止此”诸韵书欠此训。 已下录巡堂烧香曰行香者。 《敕修清规·圣节》云:“烧香侍者覆住持,来早上堂。 至五更,住持行香回,再覆。 ”忠曰:“住持巡堂烧香,在朝暮二时,故《敕修清规·钟》云:‘殿钟,住持朝暮行香时,鸣七下。 止此’盖住持人巡库堂韦天、东司乌瑟砂摩明王、山门观音、浴室跋陁婆罗菩萨、僧堂圣僧,炷香。 ”《尚直编》云:“行中仁禅师每旦行香,至世尊前,于小合中别取好香一炷进之。 ”详〈器物类·大香合〉处。 已下录出班上香曰行香者。 《备用清规·达磨忌》云:“行者鸣行香钹,维那转身炉前揖住持上香云云。 ”已下录官人来寺行香者。 《僧史略? 行香唱导》云:“香也者,解秽流芬,令人乐闻也。 原其周人尚臭,冥合西域重香,佛出姬周,远同符契矣。 经中长者请佛,宿夜登楼,手秉香罏,以达信心。 明日食时,佛即来至,故知香为信心之使也。 《大遗教经》曰:‘比丘欲食,先烧香呗赞之。 ’又经中蛇呼比丘,自说宿缘,令为忏悔,并将仙提来取我行香。 此方教法既行,经律散漫,故安法师三例中,第一是行香定座上讲,斯乃中夏行香之始也。 “后魏及江表皆重散香,且无沿革。 至唐高宗朝,薛先起、李义府奉敕为太子斋行香,因礼奘三藏。 又中宗设无遮斋,诏五品以上行香,或用然香薰手,或将香粖遍行,谓之行香。 后不空三藏奏为高祖、太宗七圣忌辰设斋行香,敕旨宜依,寻因多故不斋,但行香而已。 文宗朝中书崔蠡上疏曰:‘国忌设斋,百官行香,事无经据,伏请停废。 ’敕曰:‘崔蠡所奏,遂遗(2)讨寻本末,礼文令式,曾不该明,其两京天下州府国忌于寺观行香,今后并宜停罢。 ’尝试论之,崔蠡言无经据者,蛇之行香,岂无经也? 安公引教设仪,岂无据也? 敕曰‘讨寻本末,礼文令式,曾不该明’者,三代之礼,何尝言饭释子而行香耶? 且令式唯是历代沿革之法律,如代宗后之条格,岂标在隋末唐初之令式乎? 矧以礼出儒家,讵可将释书为据? 事因释氏无宜用儒典为凭,就体证之,方曰合理。 儒流不许,还引儒书,何异狱讼之人,召亲党而作证? 若欲除废,其无辞乎! “夫孝子事祖考,唯善是从,徇葬不益于生生,固宜寝也。 行香是荐于冥漠,知无不为。 观文宗薄于祖宗,宜其寄坐矣。 或曰:何必行香为通? 曰:如周之尚臭,燔柴血膋芗萧,言天歆其臭也,天岂食血膋芗萧之气耶? 由人尚其臭,故以臭而事天也。 若然者,佛教重香,宁可夺乎? 况百官行香代君也,百官事祖宗亦臣子也,茍欲废之,如忠孝何? 宣宗即位,再兴斯道。 大中五年,敕京城及外州府国忌行香,并须清洁,不得携酒肉入寺烹炮。 既失严恪之心,颇乖追荐之道云。 自此至于哀帝,行香如旧。 朱梁废唐,七庙方止。 开平三年大明节,百官入寺行香祝寿,后还荐祖宗行香,于今不绝。 晋天福五年,窦贞固奏:国忌,宰臣跪炉,百官列座。 今欲宰臣跪炉,百官立班,行香后饭僧百人,永为常式。 宋太宗淳化三年,虞部员外郎李宗讷奏:国忌行香,请宰臣已下行香,后禁酒食,表其精洁。 敕下,御史台依行。 ”《困学纪闻》云:“忌日行香,始于唐,崔蠡奏罢之。 本朝宋景文公奏云:‘求于非福,则是谄祭;忏于无罪,则是诬亲,其言不行。 ’”行香历代兴废,宋姚宽《西溪丛语》详说,同《僧史略》。 宋洪迈《容斋四笔》云:“枢密行香,唐世枢密使专以内侍为之,与它使均称内诸司。 五代以来,始参用士大夫,遂同执政。 案实录所载,景德二年三月元德皇后忌,中书枢密院文武百官并赴相国寺行香。 初,枢密院言:‘旧例国忌行香,惟枢密使副,依内诸司例不赴,恐有亏恭恪。 今欲每遇大忌日,与中书门下同赴行香。 ’从之。 枢密使副、翰林枢密直学士并赴,自兹始也,然则枢密之同内诸司久矣。 隆兴以来,定朝臣四参之仪,自宰臣至于郎官御史,皆班列殿庭拜舞,惟枢密立殿上不预,亦此意云。 ”《释氏资鑒》云:“唐高宗永徽三年上壬子,幸感业寺,忌日行香。 ”《唐玄奘三藏传》云:“高宗显庆元年,敕遣朝臣行香。 ”已下录施主行香。 《广灯录·济上座嗣克符章》云:“师行脚到洛京南禅安下,有朱行军设斋,入僧堂内顾视上下云:‘直下是又作么生? ’行香次,口不住道,至下间,师便问:‘直下是个什么? ’行军便喝。 师云:‘行军幸是会佛法底人,又恶发作什么? ’军云:‘唤作恶发即不得。 ’师便喝。 军云:‘钩在不疑之地。 ’师又喝。 ”《法苑珠林》云:“《增一阿含经》云:‘若有设供者,手执香罏,而唱时至,佛言:香为佛使,故须烧香,遍请十方。 ’既知烧香本拟请佛,为凡夫心隔,目睹不知,佛令烧香,遍请十方一切凡圣,表呈福事,腾空普赴。 正行香作呗时,一切道俗依《华严经》各说一偈云:‘戒香定香解脱香,光明云台遍世界,供养十方无量佛,见闻普薰证寂灭。 ’又《三千威仪经》云:‘坐受香亦得,为女人行香,恐触手染着,故开坐受。 若恐讥慢,令悬放下亦得。 男子行香,女人受香,翻前即是。 ’”《行事钞·赴请设则篇》云:“《贤愚经》:蛇施金已,令人行香置僧手中,乃至执香炉遥请佛僧,如富那奇中说。 ”《资持记》云:“《贤愚》,即行香缘,彼第七云:‘佛告阿难:过去无量阿僧祗劫,阎浮提有一大国,名波罗捺。 时有一人,好修家业,意偏爱金,勤力积聚,因得一瓶,于其舍内掘地藏之。 如是勤身,乃得七瓶,悉取埋之。 后遇疾终,作一毒蛇,守此金瓶。 如是展转受形,经一万岁,最后受身,猒心忽生,见有一人顺道而过,蛇呼之云:吾今此处有一瓶金,欲用相托,供僧作福。 设食之时,持一阿先提此云草笼。 来取我。 彼至日,担蛇至寺,着众僧前。 食时已到,僧住行立,蛇令彼人次第赋香。 赋,给。 众僧食讫,为蛇说法,欢喜转增,将僧维那到本金所,余六瓶金尽用施僧,命终生忉利天。 佛告阿难:尔时持蛇人者,则我身是,是毒蛇者,今舍利弗是。 ’富那奇,亦即彼经第六云:‘佛在舍卫。 放钵国长者有子名富那奇,后出家证阿罗汉,化兄羡那造旃檀堂请佛,各持香炉,共登高楼,遥望祇桓,烧香归命,念佛及圣僧。 香烟乘空,至佛顶上作一烟盖。 佛知,即语神足比丘同往。 ’”儒礼有言行香者。 《月令广义》云:“行香,国初,诏正诸臣封号,惟孔子封爵,特仍其旧。 每月朔望,遣内臣降香,朔日则祭酒行释菜礼。 洪武二十四年,令各处儒学,每遇朔望,有司官至,日早诣学谒庙行香。 ”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5:11:17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5443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