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入室 内容: 旧说曰:“入室者,师家勘验罢参的学者见解深浅,教其无底滞矣。 ”《敕修清规·入室》云:“入室者,乃师家勘辨学子,策其未至,捣其虚亢,攻其偏重。 如烹金炉,铅汞不存;玉人治玉,碔砆尽废。 不拘昏晓,不择处所,无时而行之。 故昔时衲子小香合常随身,但闻三下鼓鸣,即趋入室。 今时以三八入室者,备故事也。 ”又云:“粥罢下堂,客头即缓击鼓三下,住持至达磨前炷香,同侍者三拜,入据室坐。 侍者问讯,班左立;行者问讯,班右立。 头首领众,达磨前各炷香三拜,联接而至室前。 后至者依次炷香展拜,接排而立,次第相趱,不许搀先乱序。 侍者烧香问讯,出外揖首座入,入先左足,仍以左手上香,进前问讯,至禅椅右侧立,听举话,或下语,或不下语,随意。 过禅椅左,问讯退步,触礼一拜,举左足出,揖次人入。 一出一入,相向问讯,联接不绝。 ”又〈告香〉云:“古法未预告香,不许入室。 ”云章曰:“凡有入室,侍者以竹篦度与住持云:‘请入室。 ’是即天童如净和尚之规也。 ”《禅苑清规·入室》云:“或分廊,或分寮,或隔日,或排日,或早或晚,各逐住持人建立。 入室时到,侍者令行者装香,当面设拜席 有处不拜,更不展席。 竟,咨稟住持人。 如有指挥入室,则挂入室牌,或打鼓,或打板,或敲入室牌,警集大众。 住持人坐,侍者方丈外东边叉手立,如众稍集排立定,或一行面东,或两行相对。 侍者入方丈,当面问讯,转身禅椅东边香台后面南立,先问讯,左手上香,问讯讫,当面问讯出,于大众前问讯,请入室,侍者归寮。 “入室人略转身问讯,大众依次第叉手而进,不得搀前,令众动念。 于方丈门右边入,先举左足,当面问讯讫,转身叉手禅椅西南角问讯而立。 又,先问讯,然后吐露消息,不得语话多时,亦不得说世谛閑语,久滞大众。 吐露竟,问讯退,当面礼拜,有处一拜,有处三拜,有处大展,有处触礼。 面东转身叉手从左边出,先举左足,所以避后来之人,免有沖撞。 出方丈外,望住持人问讯乃去,大众前又问讯而出。 或作两行入室,入门便分两向,东西次第送进。 有处或举话,或通话,或请益,各分一时,不许相杂;有处混而为之。 “大众入室竟,侍者入室,仍卷席而退。 入室礼,合烧香,烧香之法:初入方丈,当面问讯讫,转身叉手于香台南立,向住持人问讯,右手上香,当面问讯,禅椅角立。 今以滞时妨众,故不烧香。 有处门外设席,一拜而退,亦恐妨众也。 入室人常令衣服完净,无带垢腻,及令威仪齐整,举止安详,以表敬重人之意也。 晓谕侍者,非紧急人客、要切事务,于入室时,不得通报,仍令行者不得出声说话,敲磕喧众。 ”《校定清规》云:“入室之法,或三八日,或不定时节,鸣鼓三下集众。 侍者预令行者挂牌,住持于方丈内坐。 侍者于室外东边列一行立,仍于室门限外设席,众人烧香,大展三拜,不问戒腊,雁行而立于室外西边。 如头首、知事插入,不妨余人搀行,令人动念。 俟排稍定,侍者入室内,住持前问讯了,烧香;复当面问讯,出室外,对入室上首人问讯。 揖入,当先举左足,叉手进,住持前问讯,转身于禅倚角西南叉手而立。 住持举话下语毕,复正面问讯,叉手从东边出,亦先举左足,出门外席内,触礼一拜而退。 据清规·载,入室例合烧香。 烧香之法:初入方丈,当面问讯,转身叉手于香倚南面向住持问讯,右手上香,却当面问讯,方过禅倚西南角听举话。 今以滞时妨众,故不烧香。 就门外设席,一拜而退,亦恐妨众。 或行古法烧香,亦在住持意。 当于寝堂中,或挂达磨顶相,设香烛供养,其住持当展拜了,方归室中坐。 侍者随住持后拜,入室弟子次第于像前烧香一炷,设三拜,如前雁行而立,次第入室。 ”《备用清规·入室》云:“开大炉韛,煅炼方来,真正举扬,克尽厥责,晓昏不拘时也。 近代三八,聊应故事,渐寂无闻,可不痛心耶? ”又云:“按大慧、竹庵、云门议集,入室罢,住持复出,达磨前炷香,大展九拜,仰遵遗教,俯谢证明,令法久住。 ”《禅林宝训》云:“万庵曰:‘古人入室,先令挂牌,各人为生死事大,踊跃来求决择。 多见近时,无问老病,尽令求纳降款。 有麝自然香,安用公界驱之? 因此妄生节目,宾主不安,主法者当思之。 ’”已下略录上古言入室者,恐非用今入室规者。 《传灯录·牛头融禅师章》云:“命入室上首智巖付嘱法印,令以次传授。 ”又〈百丈海禅师章〉云:“属大寂阐化南康,乃倾心依附,与西堂智藏、南泉普愿同号入室。 ”又〈禅门规式〉云:“除入室请益,任学者勤怠,或上或下,不拘常準。 ”《广灯录·大阳坚禅师章》云:“在灵泉,入室,灵泉问云:‘你从什么处来? ’师云:‘僧堂里来。 ’泉云:‘你为什么不筑着露柱? ’师于言下省悟。 ”《松源岳禅师录》云:“上堂,举:‘马大师入室罢,西堂、百丈、南泉随侍玩月。 ’”已下略录规矩入室者。 《黄龙书尺? 答筠阳圣寿禅师书》题注云:“来书勉夏中为僧入室。 ”《癡绝沖禅师雪峰录》云:“上堂,举:‘善侍者在大愚芝入室次,大愚趯出一只履,善侍者退身而立云云。 ’”《文字禅? 泐潭準禅师行状》云:“师槌拂之下,常三百人,而宿户外者,又百余许,求入室就学,师难之。 ”《僧宝传·大沩喆禅师传》云:“迁住大沩,众二千指,无所约束,人人自律。 唯粥罢,受门弟子问道,谓之入室。 斋罢,必会大众茶。 诸方才月一再,而喆讲之无虚日。 ”大慧礼侍者断七普说云:“有时入室了,却上方丈见老和尚,同在火炉头坐,老和尚曰:‘或有个禅和子得似老僧,你又如何支遣? ’老汉曰:‘何幸如之! 正如东坡说,作刽子得一个肥汉剐。 我却倒与老和尚入室,被我拶得上壁。 ’老和尚呵呵大笑。 思量遮老和尚,粉骨碎身亦未能报得。 ”老和尚,圆悟也。 老汉,大慧自言。 又大慧为苏宜人普说云:“马祖、百丈已前无入室之说,要识真个入室么? 寻常钟鸣鼓响,鹊噪鸦鸣,尽是宣扬第一义谛。 ”《大慧武库》云:“师云:‘今时一般宗师为人,入室三五遍,辨白他不出,却教他说悟处。 更问你见处如何,学人云:某见处说不得。 却云:你说不得,我如何见得你去? 若恁么地,如何为人? 不见泉大道到慈明,明云:片云生谷口,游人何处来? 泉云:夜来何处火,烧出古人坟? 明云:未在,更道。 泉便作虎声,明便打一坐具;泉推明向禅床上,明却作虎声。 泉云:我见八十四人善知识,惟师继得临济宗风。 看他恁么问答数句子,那里便是见他处,须是如此始得。 ’”《隐元琦和尚录·有入室,每人为垂一语勘捡,其中有居士二人,侍者亦进。 已下略录入室之后,行普说者。 《破庵先禅师录》云:“径山西堂寮入室罢,众请就座普说。 ”《雪巖钦禅师录·有入室后普说。 《大休念禅师寿福录》有相模守殿府中入室升座。 永平元禅师曰:“如净和尚入室已前行普说。 ”已下略录日本国行入室者。 荣西《兴禅护国论》云:“入室,谓遇和尚閑暇之日建立之,此宗一大事也。 ”《圣一国师年谱》云:“后宇多天皇建治元年乙亥,师七十四岁。 九月,藤丞相实经洎其子家经,率诸官从入山请师上堂,且复行入室礼。 ”〈约翁俭和尚塔铭序〉云:“上躬入山,请师为众入室,御龙床于筹室之左,顾谓侍臣曰:‘此丛林盛典也,朕深敬悦。 ’”师时住南禅。 上,后醍醐天皇也。 《大休念禅师寿福录》:“相模守府中入室。 ”见前。 又法光寺百日升座云:“法光寺殿休沐之暇,会诸山知识茶话,命僧入室下语,激扬宗旨,要使未信宗乘者,知有自己一段大事因缘。 ”义堂《日工集》云:“府君问:‘古人入室仪式如何? ’余答曰:‘日本,则吾先师住天龙时,有入室之仪,近来不闻行之。 ’”入室有每三日行之者。 《曹源生禅师录·岁夜小参》云:“死心和尚云:‘丛林小参,谓之家训。 ’莫是谈玄说妙,举古明今,五日上堂,三朝入室么? 错。 莫是行须缓步,语要低声,严净律仪,精持戒行么? 错。 ”入室有隔日行之者。 《介石朋禅师柏山录·上堂》云:“柏山小小丛林,安居九十日,五日不升堂,隔日不入室。 ”日本入室,不妨人观听,中华亦有例。 《东坡外纪》云:“师民瞻诗注云:佛印禅师,法名了元,饶州人,公久与之游。 时住持润州金山寺,公赴杭过润,为留数月。 一日,值师挂牌与弟子入室,公便服入方丈见之。 师云:‘内翰何来? 此间无坐处。 ’公戏云:‘暂借和尚四大,用作禅床。 ’师曰:‘山僧有一转语,内翰言下即答,当从所请;如稍涉拟议,所系玉带,愿留以镇山门。 ’公许之,便解玉带置几上。 师云:‘山僧四大本无,五蕴非有,内翰欲于何处坐? ’公拟议,未即答。 师急呼侍者云:‘收此玉带,永镇山门。 ’公笑而与之,师遂取衲裙相报。 因有二绝,公次韵答之。 ”其诗今略之,又见《东坡诗集》。 《祖庭事苑》云:“入室参问,祖师传云:‘五祖大师至夜密令侍者于碓坊召卢行者入室,遂传衣法。 ’又《法华》云:‘着如来衣,入如来室。 ’《阿含经》云:‘佛告苾刍:吾欲两月宴坐,汝等不须参问,唯除送食及洒地时可至。 ’于此应知佛祖当时有入室参问之仪也。 ”旧说曰:“大慧谓:‘马祖、百丈已前无入室之说。 止此’可知《事苑》所援,可证入室文字耳,其实非今之所谓入室也。 ”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5:08:10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5433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