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圣节 内容: 忠曰:“天子生日曰圣节。 ”《敕修清规·圣节》云:“钦遇圣节,必先启建金刚无量寿道场。 ”其规详彼。 《小补韵会》云:“圣,武正切。 《说文》:‘圣,通也。 ’《通论》曰:‘通而先识曰圣。 ’于文耳呈为圣,心通万物之情,若耳之通声。 ”《尚书? 洪范》云:“睿作圣。 ”《传》:“于事无不通谓之圣。 ”《正义》曰:“郑玄《周礼·》云:‘圣,通而先识也。 ’是言识事在于众物之先,无所不通,以是名之为圣。 圣是智之上,通之大也。 ”《书言故事》云:“尊称天子曰圣皇圣帝。 〈东都赋〉:‘圣皇乃握乾符。 ’注:班固称光武为圣皇。 《文选》。 晁错策:‘五帝神圣,其臣莫能及。 ’《前汉书·晁错传》。 故后人尊称天子曰圣帝。 ”《僧史略》云:“生日为节名,自唐玄宗始也。 魏太武帝始光二年立道场,至神? 四年,敕州镇悉立道场。 庆帝生日,始光中,是帝自崇福之始也;神? 中,是臣下奉祝帝寿之始也。 自尔以来,臣下吉祝,必营斋转经,谓之生辰节道场,于今盛行焉。 ”又云:“昔汉祖与卢绾同日生,有奉酒馔相遗,此为庆生之权舆也。 后则束帛壶酒,孩儿服玩,以加祝贺。 大则玉帛,长生久视之意,属于物品,以为庆生之丰礼也。 及闻佛法中有弭灾延命之说,则以佛事为庆也。 元魏、后周、隋世,多召名行广学僧与儒道对论,悦视王道,亦庆生之美事矣。 “唐高宗召贾公彦,于御前与道士、沙门讲说经义。 德宗诞日,御麟德殿,命许孟容等登座,与释老之徒讲论。 贞元十二年四月诞日,御麟德殿,诏给事中徐岱、兵部郎中赵需及许孟容、韦渠牟,与道士葛参成、沙门谈筵等二十人讲论三教,渠牟最辩给。 文宗九月诞日,召白居易与僧惟澄、道士赵常盈于麟德殿谈论,居易论难锋起,辞辩泉注,上疑宿构,深嗟揖之。 “庄宗代,有僧录慧江,与道门程紫霄谈论,互相切磋,谑浪嘲戏,以悦帝焉。 庄宗自好吟唱,虽行营军中,亦携法师谈赞,或时嘲挫。 每诞辰饭僧,则内殿论义明宗。 石晋之时,僧录云辩,多于诞月谈赞,皇帝亲座,累对论义。 至大宋太祖朝,天下务繁,乃罢斯务,止重僧讲,三学为上,此无乃太厚重而贞实乎! ”宋洪迈《容斋三笔》云:“唐德宗以诞日,岁岁诏佛老者,大论麟德殿。 并召给事中徐岱及赵需、许孟容、韦渠牟讲说,始三家若矛盾然,卒而同归于善。 帝大悦,赉予有差。 此《新书? 列传》所载也云云。 国朝命僧升座祝圣,盖本于此。 ”宋喻文豹《唾玉集》云:“德宗每年生日,令僧道及给事中等官,大论麟德殿,相与问难,赉赐有差,时以为上仪。 白乐天有三教论衡。 我朝圣节升座本于此。 ”《居家必用》云:“圣节,唐太宗以前有宴而无节,至明皇始曰千秋节。 历代节名不同。 ”《事物纪原》云:“《唐会要》曰:‘开元十七年八月五日,源乾曜、张说等,请以是日为千秋节,休暇三日。 至长庆七年十月十日,穆宗诞日,令天下州府置宴。 文宗开成二年诞日,始禁屠宰,此圣节禁屠置宴之始也。 ’宋朝俱循用之。 ”忠按:《旧唐书? 文宗本纪》:“开成二年,有圣节断屠之制。 ”然实圣节断屠始于隋高祖仁寿三年。 《东斋纪事》辨《事物纪原》之误,见〈节时类·三长斋月〉处。 《隋书? 文帝纪》云:“仁寿三年夏五月癸卯,诏曰:‘哀哀父母,生我劬劳,欲报之德,昊天罔极。 但风树不静,严敬莫追,霜露既降,感思空切。 六月十三日,是朕生日,宜令海内为武元皇帝、元明皇后断屠。 ’”周必大《淳熙玉堂杂纪》云:“钱文僖公惟演《金坡遗事》云:‘旧规:学士六人,遇圣节,共率百二十缗,寺中设斋。 今送五十千,与枢密使同开道场,前一日赴宴。 ’当时所记如此,近岁枢密院满散圣节及贡院赐宴,则学士、待制皆与,而无送钱故事。 ”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5:05:24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5426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