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追荐 内容: 忠曰:“俗作追善,非也。 ”《丹铅总录》云:“荐者,祭之名,士无田则荐是也。 ”《慈受深禅师慧林录》云:“只如今日了初侍者追荐二亲,试问诸人:且道他父母在地狱中受苦耶? 在人天受乐耶? ”《宋史? 礼志》云:“及周朝忌日,尚有追荐。 ”《春渚纪闻》云:“明皇时,太真妃得白鹦鹉,聪慧可爱,妃每有燕游,必置之辇竿自随。 一日,鹦鹉忽低首愁惨,太真呼问之,云:‘鹦鹉夜梦甚恶,恐不免一死。 ’已而,太真妃出后苑,有飞鹰就辇攫之而去,宫人多于金花纸上写《心经》追荐之者。 ”《灌顶十方净土经》云:“命终之人,在中阴中身如小儿,罪福未定,应为修福,愿亡者神使生十方无量剎土,承此功德,必得往生。 ”又云:“普广菩萨言:‘众生不信三宝,不行法戒等,命终堕三涂八难,亲族为修福,得福不? ’佛言:‘七分之中为获一也。 何故尔乎? 缘其前世不信道德故,使福德七分获一。 若以亡者严身之具、堂宇、室宅、园林、浴池以施三宝,此福最多,功德力强,可得拔彼地狱之殃,便得解脱,往生十方佛土。 ’”略钞。 《法苑珠林》云:“《往生经》云:‘亡后作福,死者七分获一,余者属现造者。 ’”《宗镜录》云:“问:若言须与所熏和合一处,方名能熏者,且如先亡父母及先亡子孙等,后人为作功德,此亦是熏他识以获福故,如何不许? 答:此有二解,一云此但为增上,令亡者自发心,非熏他识;二云七分之中,许获一分。 难只此所获一分功德,便是此人造福,他人受果,应乖唯识义。 答:有五力,唯识不判:一、定力;二、通力;三、借识力;四、大愿力;五、法威德力。 ”《优婆塞戒经》云:“佛言:‘或有说言,子修善法,父作不善,因子修善,令父不堕三恶道者,是义不然。 何以故? 身口意业各别异故。 若父丧已,堕饿鬼中,子为追福,当知即得。 若生天中,都不思念人中之物。 何以故? 天上成就胜妙宝故。 若入地狱,身受苦恼,不暇思念,是故不得。 畜生、人中亦复如是。 若谓饿鬼何缘独得? 以其本有爱贪悭吝故。 堕饿鬼中,既为饿鬼,常悔本过,思念欲得,是故得之。 若所为者,生余道中,其余眷属堕饿鬼者,皆悉得之。 是故智者应为饿鬼勤作福德。 ’”《大毗婆沙论》云:“生闻婆罗门白佛言:‘乔答摩! 我有亲里命过,欲施其食,彼为得我食不? ’世尊告言:‘此事不定。 所以者何? 诸有情类有五趣别,若汝亲里生地狱中,食地狱食,以自存活,彼不能受汝食。 生傍生趣、天趣、人趣亦复如是。 若汝亲里生鬼趣中,则能受汝所施饮食。 ’婆罗门言:‘若我亲里不生鬼趣,所施饮食,谁当受之? ’佛语彼言:‘饿鬼趣中无汝亲里,无有是处。 ’乃至广说。 ”《冥报记》云:“眭仁茜问鬼成景曰:‘人死当分入六道,那得尽为鬼? ’景曰:‘君县内万余户,狱囚常二十人已下;万户之内,五品官无,九品已上官数十人,六道之内亦一如此耳。 其得天道,万无一人,如君县内无一五品官;得人道者有数人,如君九品;入地狱者亦数十,如君狱内囚;唯鬼及畜生最为多也,如君县内课役户。 就此道中,又有等级。 ’因指其从者曰:‘彼人大不如我,其不及彼者尤多。 ’”忠曰:“世尊说应为鬼道作福善,而诸道中,鬼畜居多之理,景鬼之言尽矣。 审惟彼此,追荐之业不可废焉。 ”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4:54:50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5395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