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贫道 内容: 忠按:沙门,一翻乏道,乏即贫,然则贫道本沙门翻语,而世不省。 何也? 乃修道断生死贫穷之义。 《释氏通鑒·齐世祖武帝纪》云:“僧钟初见武帝于乾和殿,称贫道。 时畅元畅、 献法献见帝,每称名而不坐。 帝因问尚书王俭:‘先辈沙门见帝王何所称? 及预坐否? ’俭答:‘东晋时诸国,僧皆称贫道而预坐;中代庾冰、桓元欲使僧尽敬,朝议纷纭,事皆休寝;自宋至今,多预坐而称贫道。 ’帝曰:‘畅、献二僧道业如此,尚自称名,况复余者? 挹拜则太甚,称名亦无嫌。 ’自是,僧称名于帝王,自献、畅始也。 ”又〈梁武帝纪〉云:“上以宝亮法师德居时望,每延谈说。 亮每对上,唯称贫道。 ”《僧史略》云:“此方对王者,汉、魏、两晋或称名,或曰我,或曰贫道。 故法旷上书于晋简文,称贫道;支遁上书乞归剡,亦称贫道;道安谏苻坚,自称贫道,呼坚为檀越。 于时未为定式。 ”《避暑录话》云:“晋、宋间,佛学初行,其徒犹未有僧称,通曰道人。 贫道亦是当时仪制定以自名之辞,不得不称者,疑示尊礼,许其不名云耳。 今乃反以名相呼而不讳,盖自唐已然,而贫道之言废矣。 ”《百论胡吉藏疏》云:“沙门者,云乏道,亦云息心。 乏道者,以道断于贫乏也。 ”《翻译名义集》云:“沙门,或云具名沙门那,此云乏道。 以为良福田故,能断众生馑乏;以修八正道故,能断一切邪道故。 ”又云:“世言沙门名乏,那者名道。 如是道者,断一切乏,断一切邪道。 以是义故,名八正道为沙门那。 从是道中获得果故,名沙门果。 ”忠曰:“沙门那,见《宝积》。 《宝积经·善住意天子会》云:‘大士所言沙门那者,义何谓也? 文殊师利言:天子若非沙门,非婆罗门,是则名为真沙门。 ’”《世说》云:“支道林常养数匹马。 或言:‘道人畜马不韵。 ’支曰:‘贫道重其神骏。 ’”《释氏通鑒》云:“唐代宗召忠国师验太白山人。 忠云:‘算三七是多少? ’曰:‘国师玩弟子,三七岂非二十一? ’忠云:‘却是山人弄贫道,三七是十,何谓二十一? ’”忠曰:“唐时废贫道称者,言对王者耳,如于士庶,则今古何妨焉。 ”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4:53:26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5391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