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直裰 内容: 忠曰:“以偏衫与裙子直缀合,故曰直裰。 ”《敕修清规》云:“直裰,相传前辈见僧有偏衫而无裙,有裙而无偏衫,遂合二衣为直裰。 然普化索木直裰,大阳传革履布裰,古亦有矣。 ”虎关和尚《直裰辨》,见〈偏衫〉处。 忠曰: “《敕修清规·尊宿迁化·孝服》云:‘方丈行者, 麻布巾、裰。 止此’巾、裰二物,头巾、直裰也。 余谓行者虽亦着直裰,其相须与僧直裰有异焉。 何以知之? 〈沙弥得度章〉云:‘圣僧案前置袈裟、直裰、度牒于上。 ’又云:‘拜父母,即更僧衣。 止此’此时未及披袈裟,故知僧衣,僧之直裰,而初置案上者,今脱行者裰而更僧裰也。 故余谓行者裰相,须异僧裰焉。 ”《临济玄禅师录》云:“普化一日于街市中,就人乞直裰,人皆与之,普化俱不要。 师令院主买棺一具,普化归来,师云:‘我与汝做得个直裰了也。 ’普化便自担去,绕街市叫云:‘临济与我做直裰了也,我往东门迁化去云云。 ’”《僧宝传·浮山远禅师传》云:“至大阳,机语与明安延公相契,延叹曰:‘吾老矣! 洞上一宗遂竟无人耶? ’以平生所著直裰、皮履示之。 远曰:‘当为持此衣履求人付之,如何? ’延许之曰:‘他日果得人,出吾偈为证,偈曰:杨广山前草,凭君待宾焞。 异苗翻茂处,深密固灵根。 ’其尾云:‘得法者,潜众十年,方可阐扬。 ’远拜受辞去。 ”在家有着直裰者。 《谈宝》云:“富郑公致政,归西都,尝着布直裰,跨驴出郊。 ”《瑯邪代醉编》云:“至如上衣下衣,各为长短之制。 衣才至膝,裳乃裙也,今之祭服是也。 后魏胡服,便于鞍马,遂施裙于衣,为横幅而缀于下,谓之栏,今之公裳是也,则戎狄之服也。 ”忠曰:“今时明僧裙下横缀一幅,左右作斜折,此所谓栏乎。 ”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4:48:57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5378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