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知事 内容: 东序,此言知事,乃主事也。 《敕修清规·两序章》列东序知事,云:“都监寺、维那、副寺、典座,直岁是也。 ”忠曰:“知事之知,犹如知州之知也。 ”知寮、知浴、知殿等例解。 《品字笺》云:“知,主也。 《易》:‘干知大始。 ’又如今之知府州县,知字皆作主字解。 ”明极俊禅师云:“以廉于己,世法通者归东序,谓之知事。 ”详于〈两班〉处。 《僧史略》云:“案西域知事僧,总曰羯磨陀那,译为知事,亦曰悦众,谓知其事,悦其众也。 稽其佛世,饮光统众于灵鹫,身子莅事于竹林,及沓婆摩罗年甫十六,已证应真,其后念身不牢固,请为僧知事。 ”《宝积经·入胎藏会》曰:“世尊告阿难陀曰:‘汝今宜去告彼难陀,令作知事人。 ’即便往报:‘世尊令尔作知事人。 ’问曰:‘云何名为知事人? 欲作何事? ’答曰:‘可于寺中检校众事。 ’问曰:‘如何应作? ’答言:‘具寿! 凡知事者,若诸苾刍出乞食时,应可洒埽寺中田地,取新牛粪,次第净涂,作意防守,勿令失落。 有平章事,当为白僧。 若有香华,应行与众。 夜闭门户,至晓当开。 大小行处,常须洗拭。 若于寺中有损坏处,即应修补。 ’”《永平清规·引之。 《大方等日藏经》云:“频婆娑罗王言:‘世尊! 有何等人堪为知事,守护僧物,供养供给如法比丘? ’佛言:‘大王! 有二种人堪持僧事,守护僧物。 何者为二? 一者具八解脱阿罗汉人;二者须陀洹等三果学人。 此二种人堪知僧事,供养众僧。 诸余比丘或戒不具足,心不平等,不令是人为知僧事。 ’”《宝积经·宝梁聚会? 营事比丘品》云:“摩诃迦叶白佛言:‘世尊! 云何比丘能营众事? ’佛告迦叶:‘我听二种比丘得营众事,何等二? 一者能净持戒;二者畏于后世,喻如金刚。 复有二种,何等二? 一者识知业报;二者有诸惭愧及以悔心。 复有二种,何等二? 一者阿罗汉;二者能修八背舍者。 迦叶! 如是二种比丘,我听营事,自无疮疣。 何以故? 迦叶! 护他人意,此事难故。 迦叶! 于佛法中,种种出家、种种性、种种心、种种解脱、种种断结,或有阿兰若,或有乞食,或有乐住山林,或有乐近聚落,清净持戒,或有能离四枙,或有勤修多闻,或有辩说诸法,或有善持戒律,或有善持毗尼仪式,或有游诸城邑聚落,为人说法,有如是等诸比丘僧、营事比丘,善取如是诸人心相。 “‘乃至迦叶! 若营事比丘数得僧物,悭惜藏举,或非时与僧,或复难与,或困苦与,或少与,或不与,或有与者,或不与者,营事比丘以此不善根故,堕秽恶饿鬼,常食粪丸。 此人命终,当生是中,尔时更有饿鬼以食示之,而复不与此鬼。 尔时悕望欲得,谛视此食,目不曾眴,受饑渴苦,于百千岁中常不得食。 或时得食,变为粪屎,或作脓血。 何以故? 有持戒人,人所敬礼,僧所有物,以自在故,而难与之。 迦叶! 若营事比丘以常住僧物,若招提僧物及以佛物,辄自杂用,得大苦报,若受一劫,若过一劫。 何以故? 以侵三宝物故。 迦叶! 若营事比丘闻如是罪,知如是罪,而故生瞋心于持戒者,我今说此,诸佛世尊所不能治。 迦叶! 是故营事比丘闻如是非法罪已,应当善护身口意业,自护亦护他。 迦叶! 营事比丘宁自啖身肉,终不杂用三宝之物作衣钵饮食。 ’尔时,摩诃迦叶白佛言:‘世尊! 未曾有也! 如来自以慈心说如是法,为无惭愧者说无惭愧法,有惭愧者说惭愧法。 ’”《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? 盗戒》云:“然盗戒相隐,极难分了,若广张体貌,徒盈卷轴。 至于披检,取悟必繁,故略列犯缘,粗知梗概,意存省事知足。 忧心念道者,缘境既局,少应清洁。 若多众务而欲高升者,必罗盗网,终无有出。 何者? 由心怀胜劣,倒想未倾,初果无学方可营事。 有心怀道者,细读附事,深思乃知。 ”《人天宝鑒》云:“石窗恭禅师久依天童宏智禅师,细大职务靡不历试。 一日,归省母,母曰:‘汝行脚本为了生死,度父母,而长为人主事,茍不明因果,将累我于地下。 ’恭曰:‘某于常住,毫发不欺,虽一炬之灯,亦分彼此之用,无足虑我。 ’母曰:‘然,过水得不脚湿。 ’”忠曰:“世尊说须陀洹、阿罗汉而方可知事,盖其滥盗犯也。 恭师之母,惧果因,如此深得佛意。 呜呼贤哉! 今之知事,若秉意不低细,则为不及一妇人之智焉。 ”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4:48:40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5377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