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粥 内容: 《四分律》云:“毗舍佉母白佛言:‘世尊! 听阿那频头国诸比丘食粥,若世尊当听比丘食粥者,我当尽形寿供给。 ’”《十诵律·云:“佛言:‘毗舍佉! 汝见何因缘故,欲常与比丘僧粥? ’答言:‘大德! 若比丘不食粥,有饑渴恼,或时腹内风起。 我常与粥故,则无众恼。 ’”《释氏要览》云:“读五部律文,粥之缘起有三:初《僧祇律》云:‘佛住舍卫国,难陁母令作釜饭,逼上汁自饮,觉身中风除食消,便作念:阇梨是一食人,应当食粥。 乃取多水少米,煎去二分,然后入胡椒荜拨末,盛满罂,持诣佛所,白言:唯愿世尊听诸比丘食粥。 佛许,仍为说偈云:持戒清净人所奉,恭敬随时以粥施,十利饶益于行者,色力寿乐辞清辩,宿食风除饑渴消,是名良药佛所说。 欲得人天长受乐,应当以粥施众僧。 ’次《四分律》云:‘佛在那频头国,因? 沙施粥,佛许之。 ’后《十诵律·云:‘婆罗门王阿耆达施八般粥,谓乳、酪、胡麻、豆、摩沙、荏苏等,佛许之。 ’”又云:“粥不正食摄。 《僧祇律》云:‘粥出釜,划不成字,始名不正食。 ’”忠曰:“依《寄归传》、《四分律》等,五啖食谓饭、麦豆饭、麨、肉、饼,此为正食。 五嚼食谓根、茎、叶、华、果,此为不正食。 若已食前五,必不合餐后五;先食后五,则随意啖前五。 ”忠曰:“肉者,初听三种净肉,至《楞伽》、《涅槃》,方断肉食。 ”又《释氏要览》云:“今析粥十利者:一、色;二、力;三、寿;四、乐;五、词清;《俱舍》云:‘词,谓训释言词也。 ’六、辨;《俱舍》云:‘辩,谓展转言无滞碍也。 ’七、宿食消;八、风除;九、消饑;十、消渴。 ”守千《崆峒记》附法数中载粥十利云:“一、僧徒安乐;二、施主长寿;三、不阙修道;四、不生饑馑;五、当来胜报;六、佛果现前;七、众善庄严;八、先云离苦;九、不值刀兵;十、当生净土。 ”《四分律》云:“食粥有五事善:除饑、除渴、消宿食、大小便调适、除风患。 食粥者有此五善事。 ”义堂和尚《日工集》云:“因雪示众:‘大雪,人民冻馁,薪贵如玉,洗面汤不用烧。 湛堂準和尚以小杓汤洗面,尚余用濯足。 古人用心如此,况斯时乎? 又粥羹宜暂停之。 凡粥贴羹汤,日本风俗而已,中华但用盐豉齑等。 如今建长寺,每日堂中粥菜,用七纹钱买胡麻盐是也。 ’因举神鼎諲和尚住山十年,始有酱,食讫曰:‘古人住山安众,不论粥饭精粗,唯道是行。 幸诸人不患暂时粥无羹矣。 ’”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4:48:08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5376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