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手巾 内容: 忠曰:“手巾二种,一随身携手者,一公界者。 或在僧堂内,或在浴室内,或在后架,皆长丈二,挂之辘轳令牵转,就其干处拭用。 ”已下录随身手巾。 《梵网经》十八物中有手巾。 详〈器物类·杨枝〉处。 《行事钞·二衣总别篇》云:“又开钵囊、革屣囊、针筒、禅带、腰带、帽、拭脚巾、摄热巾、裹革屣巾等,及拭面巾、拭身巾、扪泪巾。 ”《续灯录·龙潭圆禅师章》云:“师辞汾阳,汾阳云:‘别无送路,与子一条拄杖、一条手巾。 ’师云:‘手巾与和尚受用,拄杖不用得。 ’昭云:‘但将去,有用处在。 ’师便收。 昭云:‘又道不用。 ’师喝一喝,便下去。 昭云:‘已后不让临济。 ’师云:‘正令已行。 ’”师嗣汾阳善昭。 《事物纪原》云:“礼浴用二巾,上絺下绤。 虽上下异用,而无异名,此三代之制也。 汉王莽之斥逐王闳也,闳伏泣,元后亲以手巾拭之,于是始见手巾之目。 其事虽出于三代,而制名当自汉世也。 ”已下录公界手巾。 《大比丘三千威仪》云:“当用手巾有五事:一者当拭上下头;二者当用一头拭手,以一头拭面目;三者不得持拭鼻;四者以用拭腻污,当即浣之;五者不得拭身体,若澡浴,各当自有巾。 ”忠曰:“若澡下,说随身巾。 ”《敕修清规·大坐参》云:“圣僧侍者牵堂内手巾辘轳,惊酣眠者。 ”〈日用轨范》云:“拭面不得争扯手巾,不得以巾拭头。 用毕须摊挂,或焙火上。 ”永平道元和尚曰:“手巾,一幅布,长壹丈贰尺也,不可白色。 ”已上僧堂巾。 《敕修清规·知浴》云:“铺设浴室,挂手巾,出面盆、拖鞋、脚布。 ”〈日用轨范·开浴〉云:“公界手巾系着衣后净手拭之,以披五条也。 ”已上浴室巾。 《缁门警训? 登厕规式》云:“后架手巾须多备三两条,频频洗换,莫令垢染以污净手。 人众处五日一洗,人少处十日一洗。 ”已上后架巾。 忠少时闻古老说,谓行脚人以手巾束腰,其巾取一幅布,长丈二,一头竖折,横缝定其唇。 若道路遇亡骸,则不空见过,便以巾缝首,纳亡人一脚,自骸背过肩,负之于己背上,寻可瘗处,税下葬之,讽诵而去。 余按《毛诗》云:“行有死人,尚有墐之。 止此”仁儒秉心犹若是,况为度生大士乎!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4:45:47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5369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