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无记心犯戒 内容: 子题:无记感报行事钞·篇聚名报篇:“无记心犯者。 (一、约纵放成业)谓元非摄护,随流任性;意非善恶,泛尔而造。 如比丘方坐,高谈虚论,费时损业,纵放身口;或手足损伤草木地土,和僧媒娶,妄用僧物,长衣过限,非时入俗,手触僧器,坏身口仪,如是众例,并通摄犯。 唯除恒怀护持,误忘而造;此非心使,不感来果。 (二、约睡狂成业)非即如上。 前为方便;后眠醉狂,遂成业果,通前结正。 并如论中无记感报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无记多别:一、无情局无记,有情通三性;二、就情中,报色是无记,心则通三性;三、就心中,三心局无记,行心通三性。 下明二种:初纵放者,谓泛尔无记;次约睡狂,即昏迷无记。 示心中,初文又二,前示心相。 如下,次列犯事。 别举诸戒,临文自对。 高谈费时者,律制,行来俯仰,常尔一心,违皆犯吉故。 方,大也。 上明不学制犯。 唯下,简勤学开迷。 次科,初句指前列相未尽;即,犹止也。 前方便者,或自作犯,如初睡时作漏失意;或教他犯,如杀盗等;或自业相成犯,如自安杀具等。 若据果成,虽在无记;由假方便,故云通前等。 如论,即下成实。 ”(事钞记卷一四·四一·四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2:07:02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901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