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止持制门中制止事法 内容: 亦名:制止事法子题:可学事制止、可学法制止、不可学事制止、不可学法制止、愚教结无知、不可学迷无罪可结、五邪、七非、临事造境忽起之迷非可预学令知戒本疏·持犯方轨:“(一、可学)一、者可学事制止,何者是耶? 如淫通三境,盗分四主,既是恶事,不可妄行,故须止也。 二、者可学法制止,如五邪七非,体乖圣教,明了其相,必不得行,故同止也。 (二、不可学)(一、)言不可学事者,由心迷倒,随境不了,于杀盗境,疑虑不分,望非犯位,故是止持。 而心不了,是不可学。 二者不可学法,如四依、五邪、七非、三法,是非相滥,忘思不了,虽未依行,故名止持。 非学所知,名不可学。 问:‘如此生迷,与愚教者,复有何异? ’答:‘愚教之徒,生来不学,故随所坏,并结无知。 今此(不可学迷)不尔,素并明练,忽然迷忘,非学所知,故于教相,无罪可结。 ’”行宗记释云:“可学事中,三境者,人、非人、畜。 非人摄四,天、修、鬼、狱;故知此三,总收六趣。 三皆犯重,故云通也。 言四主者,三趣之外,加三宝境。 四犯各别,故云分也。 法中,五邪,即调达五法:一、乞食,二、粪衣,三、露坐,四、不食酥盐,五、不食鱼肉;五皆尽形,一制无开,故名邪也。 七非者,谓所作羯磨违律制也;一、非法非毗尼,二、非法别众,三、非法和合,四、如法别众,五、法相似别众,六、法相似和合,七、呵不止;广如业疏。 此二恶法,不殊淫盗,故云同止。 不可学中,约迷忘者,谓临事造境忽起之迷,非可预学令知,故言不可。 旧谓心迷学不得者,非也。 法中,云四依者,以调达倚傍四依,而立五法,邪正相滥,容有迷昧。 三法者,即单白、白二、白四,或可心念、对首、众法。 ”(戒疏记卷四·四二·六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2:03:02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888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