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比丘之治罚化教通道俗 内容: 亦名:治罚比丘化教通道俗子题:摄钝根法、治破戒法、不许俗治比丘、不对俗治比丘、十种胜想、涅槃穷累教本决了正义行事钞·僧网大纲篇:“且明化教,教通道俗。 (一、大集经)大集云,若末世中,有我弟子多财多力,王等不治。 则为断三宝种,夺众生眼,虽无量世修戒施惠,则为灭失。 广如第二十九卷护法品说。 又云,若犯过比丘应须治者,一月两月苦使;或不与语;不与共坐;不与共住;或摈令出,或出一国,乃至四国有佛法处。 治如是等恶比丘已,诸善比丘安乐受法,故使佛法久住不灭。 (二、十轮经)(一、摄钝根法)十轮经云,若有钝根众生,为欲发起善根因缘。 懈怠少智,忘失正念,贪着住处、衣服、饮食四事供养,远离一切诸善知识。 如此众生,教令劝化;料理僧事,及以佛法,和尚阇梨。 是为安置营事褔处。 (二、治破戒法)若声闻弟子,心不恭敬,不坚持戒,为法久住而调伏之。 若起心念,教令心悔。 又须言语而谪罚者,驱令下意,终不与语。 亦于僧中谪令礼拜;诃诘嫌责;不同僧利。 或在僧前四体布地,自归伏罪;或时驱出不得共住。 我知众生心所趣向,为利彼故,广说诸经地狱等苦,为欲调伏破戒众生。 (三、不许俗治)若诸比丘护持戒者,天人供养,不应谪罚。 除其多闻及持戒者。 若有破戒而出家者,能示天龙八部珍宝伏藏。 应作十种胜想,佛想,施心,若有破戒作恶威仪,当共软语,乃至礼足。 后生豪贵,得入涅槃。 是以依我出家,持戒破戒,不听轮王宰相谪罚,况余轻犯? 破戒比丘,虽是死人,是戒余力,犹如牛黄麝香眼药烧香等喻。 破戒比丘,为不信所烧,自堕恶道;能令众生增长善根。 以是因缘,一切白衣皆应守护,不听谪罚。 四方僧众布萨自恣,三世僧物饮食敷具,皆不预分。 (四、不对俗治)优婆离白佛,若非法器,云何驱遣? 佛言,我不听俗人讥诃;比丘得作。 复有十种非法,即得大罪。 若僧不和,于国王前、[婆罗门前]、王眷属前、大臣前诃,白衣、妇女小儿中、僧净人前、比丘尼中、本怨嫌人前[嗔恚心诃]。 如是等,假使举得少罪,亦不应受。 ……(三、涅槃经)涅槃中,种种示相已,云,于毁法者,与七羯磨,为欲示诸行恶行者有果报故。 当知如来即是施恶众生无恐畏者,以现在治罚,息将来大怖故。 若善比丘置不诃责,当知是人佛法中怨;若能驱遣举处治罚,是我弟子真声闻也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化教,标中。 通道俗者,略示化义;显下制教唯局道也。 下引三经,初引大集,通道俗治;次十轮中,唯听道治,不许俗治;后引涅槃,且明道治。 下更引文亦通二众;决通同异,并在下明。 ……十种胜想者:一、应作念佛想;二、应思惟圣戒;三、当起施心;四、柔和质直,常行忍辱;五、不生卒暴,心无狂乱;六、喜乐正法;七、常好闲静阿兰若处;八、欲入涅槃无畏之城;九、共软语;十、礼足。 ”(事钞记卷七·三·一三)行事钞·僧网大纲篇:“问:‘前十轮经不许俗治,涅槃、大集令治恶者? ’答:‘十轮不许治者,比丘内恶,外有善相,识闻广博,生信处多,故不令治;必愚闇自缠,是非不晓,开于道俗三恶门者,理合治之,如后二经。 又涅槃是穷累教本,决了正义;纵前不许,依后为定。 两存亦得;废前又是。 ’”资持记释云:“问中,二经相违,故须和会。 答中,初两存释。 又下,废前释。 穷即训极,累谓嘱累;一代所归,故云教本。 决前不了,故是正义。 两下,双结。 ”(事钞记卷七·三○·一七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2:01:49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885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