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智顗(隋天台)《净土往生传》 内容: 释智顗。 俗姓陈其先颍川人。 有晋迁都。 寓居于荆州之华容。 母徐氏。 怀顗屡感异梦。 及诞室内洞明逾日。 乃止襁褓之间。 卧即合掌。 坐即面西。 殆其总角。 喜往伽蓝。 僧有奇其志尚。 口授法华普门品。 纔及一过则通诵之。 志学之年。 北度硖州。 依学于舅氏。 十八遇湘州果愿寺绪法师。 从而落发。 绪授十戒。 令就慧旷律师北面横经。 续潜大贤山。 诵无量义及法华普贤观经。 浃旬未再。 三部终焉。 次依光州大苏山思禅师。 思见顗曰。 昔在灵山同听法华。 胜缘所资。 今复会此。 首示普贤道场。 及说四安乐行。 顗止苏山。 行法华三昧。 始三夕至药王品是真精进句。 解悟开发。 且见与思共在灵山听佛说法。 翌日白思。 思曰。 非尔弗感。 非我弗知。 此乃法华三昧前方便也。 未几又入熙州白沙山。 如前入观。 于经有疑。 辄见思来冥为披释。 其后思令代讲。 闻者伏之。 惟于三三昧三观智用以谘审。 余皆炳然自晓。 思于座下观听。 谓学徒曰。 此吾之义儿也。 但恨定力少矣。 于是道俗改观。 名闻遐迩。 寻而别思。 思曰。 汝于陈国有缘。 往必饶益。 顗乃间适金陵。 于瓦官寺。 大弘禅法。 仆射徐陵。 与时贵望。 咸叩问之。 然顗赋性恬怡。 不乐纷扰。 出处动静。 率思林泽。 陈光大中。 曾梦岩崖千仞。 云日半垂。 沧溟万里。 渺无堤岸。 遥见一僧在其岩顶。 招手伸臂。 至于岐麓。 挽顗而上诘。 旦具言其梦。 人或告曰。 此必会稽之天台尔。 晋宋以来。 僧光道猷法兰昙密之徒。 皆栖焉。 顗欣其说。 与慧辩等二十余僧。 相与南征其山。 先有僧定光。 栖之已四十年。 顗之未至前二年。 光谓人曰。 善知识来。 尔宜办事。 以待其阙。 及顗之至。 欢然相接。 且问之曰。 善知识。 忆吾早年招手伸臂以相挽不。 顗乃惊悚。 知昔之梦有灵矣。 旋闻钟声遍彻山谷。 顗以山谷无寺。 颇怪异之。 光曰。 钟是召集有缘。 尔得住也。 何怪焉。 洎将营寺。 光曰。 可以随宜安堵。 至国清时。 当有贵人为立寺矣。 后二年宣皇帝。 闻顗道行果敕立寺。 又知僧徒所在景附。 特割始丰县资赋。 以充给之。 顗居其寺。 每膺夏制。 讲净名经。 一旦讲次。 倏见三道宝阶自天来降。 又复有数梵僧。 乘阶而下手。 擎香炉绕顗三匝。 久而乃灭。 识者以为石桥圣众。 明示印认。 使固其心焉。 永阳王百智。 以师事顗。 及其出抚吴会全家就山。 以请戒法。 宣帝亦尝问曰。 方今释门谁为名胜。 近臣陈喧曰。 瓦官禅师真为名胜。 往在京辇群贤所宗。 今遁天台物情失附。 愿陛下诏回。 规训道俗。 帝乃叠降玺书诏之。 顗至都下帝敕群臣。 迎入太极殿之东堂。 讲智度论。 又诏羊车童子引导于前。 又宣中书舍人。 翼从于后。 于时天下检括僧尼。 无籍贯者。 万计朝议。 以其寡经业者。 尽搜简之。 顗谏曰。 调达诵六万象经。 不免地狱。 盘特讽一行法偈。 获登圣果。 笃论道也。 岂多诵哉。 宣帝大悦。 遂停搜简。 俄梦一人。 部从严整。 前而告曰。 余冠达也。 请住三桥。 顗曰。 冠达梁武法名也。 三桥非光宅耶。 乃移居之。 其年夏四月。 陈主幸寺。 请讲仁王经。 帝于众中。 起拜殷勤。 储后嫔妃。 并崇戒范。 仍具文曰。 惟师化导。 无方随机济物。 卫护国土。 汲引天人。 又曰。 今欲罄其本愿。 请为菩萨戒师。 冀流慈忍。 如朕意焉。 顗升高座。 帝于座下执弟子礼。 及金陵败。 覆事归杨氏。 晋王时在杨州。 亦欲咨受戒法。 躬制文曰。 弟子承基积善。 生在皇家。 庭训早趋。 贻教夙渐。 又曰。 和尚名称远闻。 众所知识故。 兹虔仰命楫远迎。 顗届杨州。 王陈千僧法会禀受焉。 受已顗告王曰。 大士超度总摄为先。 诠名表实。 今昔同然。 王可法名总持用彰其实。 王顶受之。 王于众中。 亦告顗曰。 禅师智德。 内融慈忍外发降伏天人。 制诸魔外。 愿号智者。 下副群心。 因舍异物。 六十余事。 顗回其物。 俱赈贫乏。 后还旧山。 一心在定。 他日由禅定起。 谓弟子智越曰。 吾之幻质旦夕云灭。 汝于石城。 严持香华。 俟吾以谢此报。 及顗至之施床。 西向念弥陀佛与二菩萨。 及于净土化佛与化菩萨。 来相拥护。 又嘱弟子。 多燃香烛。 又挹三衣钵杖。 以近其身。 有欲进齐食者。 师曰。 能无攀缘。 即真齐矣。 又索香汤。 漱净舌根。 说十如四不生十法界三观四智四无量六波罗蜜等法。 僧有问其所证。 答曰。 吾不领众。 必净六根。 为他损己。 退归五品内位。 尔又曰。 人命将终。 闻钟磬声增其正念。 汝宜鸣磬以增吾念。 乃自跏趺。 于弥陀像前终焉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2:00:00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879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