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韶州云门大慈云弘明禅师〔宋,惠洪《禅林僧宝传》〕 内容: 禅师名文偃,姑苏嘉兴人也。 少依兜率院得度。 性豪爽,骨面丰颊,精锐绝伦。 目纤长,瞳子如点漆。 眉秀近睫,视物凝远。 博通大小乘。 弃之游方,初至睦州。 闻有老宿饱参。 古寺掩门,织蒲屦养母。 往谒之,方扣门。 老宿揕之曰:道道。 偃惊不暇答。 乃推出曰:秦时谏轹钻。 随掩其扉,损偃右足。 老宿名道踪,嗣黄蘗断际禅师。 住高安米山寺。 以母老东归。 丛林号陈尊宿。 偃得旨辞去,谒雪峰存。 存方堆桅坐,为众说法。 偃犯众出,熟视曰:项上三百斤铁枷,何不脱却。 存曰因甚到与么。 偃以手自拭其目趋去。 存心异之。 明日升座曰:南山有氅鼻蛇。 诸人出入好看。 偃以拄杖撺出,又自惊栗。 自是辈流改观。 又访干峰。 峰示众曰:法身有三种病,二种光。 须是一一透得。 更有照用同时,向上一窍。 偃乃出众曰:庵内人为什么不见庵外事。 于是干峰大笑曰:犹是学人疑处在。 干峰曰:子是什么心行。 曰也要和尚相委。 干峰曰:直须恁么,始得稳坐。 偃应喏喏。 又访曹山章公问。 如何是沙门行。 章曰:吃常住苗稼者。 曰便与么去时如何。 章曰汝还畜得么。 曰学人畜得。 章曰汝作么畜。 曰着衣吃饭,有什么难。 章曰何不道,披毛戴角。 偃即礼谢。 又访疏山仁。 仁问,得力处道将一句来。 曰请高声问。 仁即高声问。 偃笑曰:今早吃粥么。 仁曰吃粥。 曰乱叫唤作么。 仁公骇之。 又过九江,有陈尚书。 饭偃而问曰:儒书即不问。 三乘十二分教,自有讲师。 如何是衲僧行脚事。 曰曾问几人来。 曰即今问上座。 偃曰即今且置。 作么生是教意。 曰黄卷赤轴。 偃曰此是文字语言。 作么生是教意。 曰口欲谈而辞丧。 心欲缘而虑忘。 偃曰:口欲谈而辞丧,为对有言。 心欲缘而虑忘,为对妄想。 作么生是教意。 尚书无以酬之。 偃曰:闻公常看法华经,是否。 曰不敢。 曰经曰:治生产业。 皆与实相不相违背。 且道非非想天,有几人退位。 又无以酬之。 偃呵讥之而去。 造曹溪礼塔。 访灵树敏公,为第一座。 先是敏不请第一座。 有劝请者,敏曰:吾首座已出家久之。 又请,敏曰:吾首座已行脚,悟道久之。 又请,敏曰:吾首座已度岭矣,姑待之。 少日偃至。 敏迎笑曰:奉迟甚久,何来暮耶。 即命之,偃不辞而就职。 俄广王刘王,将兴兵。 就敏决可否。 敏前知之。 手封奁子,语侍者曰:王来,出以似之。 于是怡然坐而殁。 王果至,闻敏已化,大惊问。 何时有疾,而遽亡如是耶。 侍者乃出奁子。 如敏所诫呈之。 王发奁得简曰:人天眼目,堂中上座。 刘王命州牧何承范,请偃继其法席。 又迎至府开法。 俄迁止云门光泰寺。 天下学者,望风而至。 示众曰:江西即说君臣父子。 湖南即说他不与么。 我此间即不如此。 良久曰:汝还见壁么。 又曰:从上来且是个什么事。 如今抑不得已,且向诸人道。 尽大地有什么物,与汝为缘为对。 若有针锋许,与汝为隔为碍。 与我拈将来。 唤什么作佛,唤什么作祖。 唤什么作山河大地,日月星辰。 将什么为四大五蕴。 我与么道,唤作三家村里老婆说话。 忽然遇着本色行脚汉。 闻与么道,把脚拽向阶下,有什么罪过。 虽然如是,据个什么道理,便与么。 莫趁口快,向这里乱道。 须是个汉始得。 忽然被老汉脚跟下寻着,没去处,打脚折。 有什么罪过,即与么。 如今还有问宗乘中话者么。 待老汉答一转了,东行西行。 又曰:尽乾坤一时将来,着汝眼睫上。 汝诸人闻恁么道。 不敢望汝出来,性燥把老僧打一掴。 且缓缓,子细看。 是有是无,是个什么道理。 直饶汝向这里明得。 若遇衲僧门下,好槌脚折。 又曰:三乘十二分教,横说竖说。 天下老和尚,纵横十字说。 与我拈针锋许,说底道理来看。 与么道,早是作死马医。 虽然如此,且有几个到此境界。 不敢望汝言中有响,句里藏锋。 瞬目千差,风恬浪静。 又曰:我事不获已,向汝道。 直下无事,早是相埋没也。 更欲踏步向前。 寻言逐句,求觅解会。 千差万别,广设问难。 嬴得一场口滑。 去道转远,有什么歇时。 此个事,若在言语上。 三乘十二分教,岂是无言。 因什么道,教外别传。 若从学解机智得。 只如十地圣人,说法如云如雨。 犹被佛呵,谓见性如隔罗谏。 以此故知。 一切有心,天地悬殊。 虽然如是,若是得底人。 道火何曾烧口。 终日说事,何曾挂着牙齿。 何曾道着一字。 终日着衣吃饭。 何曾触一粒米,挂一缕丝。 然犹是门庭之说。 须是实得与么,始得。 若约衲僧门下。 句里呈机,徒劳□思。 直饶一句下,承当得,犹是瞌睡汉。 偃以足跛,尝把拄杖行见众。 方普请举拄杖曰:看看北郁单越人。 见汝般柴不易。 在中庭里,相扑供养汝。 更为汝念般若经曰:一切智智清净。 无二无二分,无别无断故。 众环拥之,久不散。 乃曰:汝诸人。 无端走来,这里觅什么。 老僧只管吃饭屙屎,别解作什么。 汝诸方行脚,参禅问道。 我且问汝,诸方参得底事。 作么生,试举看。 于是不得已。 自诵三平偈曰:即此见闻非见闻。 回视僧曰:唤什么作见闻。 又曰:无余声色可呈君。 谓僧曰:有什么口头声色。 又曰:个中若了全无事。 谓僧曰:有什么事。 又曰:体用无妨分不分。 乃曰:语是体,体是语。 举拄杖曰:拄杖是体,灯笼是用。 是分不分。 不见道,一切智智清净。 又至僧堂中,僧争起迎。 偃立而语曰:石头道,回互不回互。 僧便问,作么生是不回互。 偃以手指曰:这个是板头。 又问作么生是回互。 曰汝唤什么作板头。 永嘉云,如我身空法亦空。 千品万类悉皆同。 汝立不见立,行不见行。 四大五蕴,不可得。 何处见有山河大地来。 是汝每日把钵盂蒉饭。 唤什么作饭。 何处更有粒米来。 僧问,生法师曰:敲空作响,击木无声如何。 偃以拄杖空中敲曰:阿耶阿耶。 又击板头曰:作声么。 僧曰:作声。 曰这俗汉。 又击板头曰:唤什么作声。 偃以干佑元年七月十五日。 赴广主诏,至府留止供养。 九月甲子,乃还山。 谓众曰:我离山得六十七日。 且问汝,六十七日事作么生。 众莫能对。 偃曰:何不道,和尚京中吃面多。 闻击斋鼓曰:鼓声咬破我七条。 乃指僧曰:抱取猫儿来。 良久曰:且道鼓因甚置得。 众无对者。 乃曰:因皮置得。 我寻常道,一切声是佛声。 一切色是佛色。 尽大地是个法身。 枉作个佛法知见。 如今拄杖,但唤作拄杖。 见屋但唤作屋。 又曰:诸法不异者。 不可续凫截鹤,夷岳盈壑。 然后为无异者哉。 但长者长法身,短者短法身。 是法住法位,世间相常住。 举拄杖曰:拄杖子不是常住。 忽起立,以拄杖系绳床曰:适来许多葛藤,贬向什么处去也。 灵利底见,不灵利底着我热谩,偃契悟广大。 其游戏三昧,乃如此。 而作为偈句,尤不能测。 如其纲宗偈曰:康氏圆形滞不明。 魔深虚丧击寒冰。 凤羽展时超碧汉。 晋锋八博拟何凭。 又曰:是机是对对机迷。 辟机尘远远尘栖。 久日日中谁有挂。 因底底事隔尘迷。 又曰:丧时光,藤林荒。 徒人意,滞肌佨。 又曰:咄咄咄,力咜希。 禅子讶,中眉垂。 又曰:上不见天,下不见地。 塞却咽喉,何处出气。 笑我者多,哂我者少。 每顾见僧即曰:鉴咦。 而录之者,曰顾鉴咦。 德山密禅师,删去顾字,但曰鉴咦。 丛林目以为抽顾颂。 北塔祚禅师作偈曰:云门顾鉴笑嘻嘻,拟议遭渠顾鉴咦。 任是张良多智巧,到头于是也难施。 偃以南汉干和七年四月十日。 坐化而示。 即大汉干佑二年也。 以全体葬之。 本朝太祖干德元年。 雄武军节度推官阮绍庄。 梦偃以拂子招曰:寄语秀华宫使特进李托。 我在塔久,可开塔乎。 托时奉使韶州,监修营诸寺院。 因得绍庄之语,奏闻奉圣旨。 同韶州牧梁延鄂至云门山。 启塔见偃颜貌如昔。 髭发犹生。 具表以闻。 有旨李托迎至京师。 供养月余,送还山。 仍改为大觉禅寺。 谥大慈云匡真弘明大师。 〔惠洪〕赞曰:余读云门语句。 惊其辩慧涡旋波险。 如河汉之无极也。 想见其人,奇伟杰茂,如慈恩大达辈。 及见其像,颓然伛坐胡床。 广颡平顶,类宣律师。 奇智盛德,果不可以相貌得耶。 公之全机大用,如月临众水。 波波顿见,而月不分。 如春行万国。 处处同至,而春无迹。 盖其妙处,不可得而名状。 所可知而言者,春容月影耳。 呜呼,岂所谓命世亚圣大人者乎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1:58:31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874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