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天宁楷禅师〔宋,惠洪《禅林僧宝传》〕 内容: 禅师名道楷,沂州沂水人,生崔氏。 为人刚劲孤硬。 自其少时,即能辟谷学道。 隐伊阳山中,后游京师。 籍名术台寺,试所习,得度具戒。 谒青华严于淮山海会。 问,佛祖言句,如家常茶饭。 离此之外,别有为人言句也无。 青曰:汝道寰中天子敕。 还假禹汤尧舜也无。 楷拟酬之,青以拂子摵之。 曰:汝发意来,早有二十棒也。 于是,楷悟旨于言下,再拜即去。 青呼曰:且来。 楷亦不顾。 青曰:汝到不疑之地耶。 楷以手掩耳。 后掌众食。 青问,厨务勾当良苦。 对曰不敢。 曰:汝炊饭耶,煮粥耶。 对曰:人工淘米着火,行者煮粥炊饭。 曰:汝作什么。 对曰:和尚慈悲,放他闲去。 又尝从青游园。 青以拄杖付楷曰:理合与么。 对曰:与和尚提鞋挈杖,不为分外。 曰:有同行在。 对曰:那一人不受教。 青遂休去。 至晚青谓曰:早来说话未尽。 对曰:更请举看。 青曰:卯生日戌生月。 楷即点灯来曰:上来下去,总不空然。 对曰:在左右,理合如此。 曰:奴儿婢子,谁家屋里无。 对曰:和尚尊年,阙他不可。 曰与么殷勤。 对曰:报恩有分。 元丰五年,北还沂。 闲居马鞍山。 遂出世说法。 初住沂州之仙洞。 后迁西洛之招提龙门。 又迁住郢州之大阳。 隋州之大洪。 皆一时名公卿,为之劝请。 洞上之风大震西北。 崇宁三年有诏,住东京十方净因禅院。 大观元年冬,移住天宁。 差中使押入,不许辞免。 俄开封尹李孝寿奏。 楷道行卓冠丛林。 宜有以褒显之。 即赐紫伽梨,号定照禅师。 楷焚香谢恩罢,上表辞之。 曰:伏蒙圣慈,特差彰善阁。 祗候谭祯。 赐臣定照禅师号,及紫衣牒一道。 臣感戴睿恩。 已实时焚香升座,仰祝圣寿讫。 伏念臣行业迂疏,道力绵薄。 常发誓愿,不受利名。 坚持此意,积有岁年。 庶几如此传道,后来使人专意佛法。 今虽蒙异恩,若遂忝冒。 则臣自违素愿,何以教人。 岂能仰称陛下所以命臣住持之意。 所有前件恩牒,不敢祗受。 伏望圣慈察臣微悃。 非敢饰词。 特赐俞允臣没齿行道,上报天恩。 上闻之,以付李孝寿。 躬往谕朝廷旌善之意。 而楷确然不回。 开封尹具以闻。 上怒收付有司。 有司知楷忠诚(一本知楷疏惷),而适犯天威。 问曰:长老枯瘁有疾乎。 楷曰:平日有疾,今实无。 又曰:言有疾,即于法免罪谴。 楷曰:岂敢侥幸称疾,而求脱罪谴乎。 吏太息,于是受罚。 着缝掖编管缁州。 都城道俗,见者流涕。 楷气色闲暇。 至缁州僦屋而居。 学者益亲。 明年冬敕放令自便。 庵于芙蓉湖中。 数百人环绕坐卧。 楷虑祸(或作患之),乃日各食粥一杯。 不堪者稍稍去。 在者犹百许人。 政和七年冬,敕赐所居庵额华严禅寺。 明年五月十四日,无疾而殁。 先写偈付侍者曰:吾年七十六,世缘今已足。 生不爱天堂,死不怕地狱。 撒手横身三界外。 腾腾任运何拘束。 初楷在大阳。 青华严遣果侍者。 以大阳皮履直裰付之。 楷以付襄州洞山道微。 微退罢还浙东,殁于双林小寺。 今取以还鹿门山。 建阁藏之曰藏衣。 楷偈句精深有旨法。 作五偈,述其门风。 一曰妙唱不干舌。 偈曰:剎剎尘尘处处谭。 不劳弹子善财参。 空生也解通消息。 花雨岩前鸟不衔。 二曰死蛇惊出草。 偈曰日炙风吹草里埋。 触他毒气又还乖。 暗地若教开死口。 长安依旧绝人来。 三曰解针枯骨吟。 偈曰:死中活得是非常。 密用他家别有长。 半夜髑髅吟一曲。 冰河红焰却清凉。 四曰截锯和三台。 偈曰:不是宫商调,谁人和一场。 伯牙何所措,此曲旧来长。 五曰古今无间,偈曰:一法元无万法空。 个中那许悟圆通。 将谓少林消息断。 桃花依旧笑春风。 楷旧隐与虎为邻。 虎尝乳四子月余。 楷鬫其出,往视之。 腥臭不可言。 窃携其一还。 虎得彘曳至。 弄穴前伏地,喜见脊尾。 但见三子怒,以足跑地吼。 群鸟皆鸣翔其上。 楷即放还之。 其寄伊阳宰韩承议偈曰:老爱依山人事稀。 虎驯庵畔怪来迟。 寥寥石室尘埃满。 不知何日是归期。 又曰:数里无人到,山黄始觉秋。 嵒间一觉睡,忘却百年忧。 〔惠洪〕赞曰:宗门尚继嗣。 则若依仿世典礼。 为之后者,为之子。 远使青续洞上已坠之纲,是也。 然青楷父子,任重道远。 皆能刻苦,生死以之卒。 勃然而兴,贤矣哉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1:56:58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870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