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大觉琏禅师〔宋,惠洪《禅林僧宝传》〕 内容: 禅师名怀琏,字器之,漳州陈氏子也。 初其母祷于泗州僧伽像,求得之。 故其小字泗州。 幼有远韵,聪慧绝人。 长为沙门,工翰墨声称甚着。 游方爱衡岳胜绝。 馆于三生藏有年。 丛林号琏三生。 闻南昌石门澄禅师者。 五祖戒公之嫡子也。 往拜谒,师事之十余年。 去游庐山圆通。 又掌书记于讷禅师所。 皇佑二年正月,有诏。 住京师十方净因禅院。 二月十九日,召对化成殿。 问佛法大意,奏对称旨。 赐号大觉禅师。 斋毕传宣,效南方禅林仪范,开堂演法。 又宣左街副僧录。 慈云大师清满,启白倡曰:帝苑春回,皇家会启。 万乘既临于舜殿。 两街获奉于尧眉。 爰当和煦之辰。 正是阐扬之日。 宣谈祖道,上副宸衷。 问答罢乃曰:古佛堂中曾无异说。 流通句内诚有多谈。 得之者妙用无亏。 失之者触途成滞。 所以溪山云月,处处同风。 水鸟树林,头头显道。 若向迦叶门下。 直得尧风荡荡,舜日高明。 野老讴歌,渔人鼓舞。 当此之时,纯乐无为之化。 焉知有恁么事。 皇情大悦,与琏问答诗颂。 书以赐之,凡十有七篇。 至和中,上书献偈,乞归老山中。 偈曰:千簇云山万壑流。 归心终老此峰头。 余生愿祝无疆寿。 一炷清香满石楼。 上曰:山即如如体也。 将安归乎,不许。 修撰孙觉莘老,书问宗教。 琏答之书。 其略曰:妙道之意。 圣人尝寓之于易。 至周衰先王之法坏,礼义亡。 然后奇言异术,间出而乱俗。 迨我释迦入中土。 醇以第一义示人。 而始末设为慈悲。 以化众生,亦所以趣时也。 自生民以来,淳朴未散。 则三皇之教简而素春也。 及情窦日凿。 则五帝之教详而文夏也。 时与世异,情随日迁。 故三王之教密而严秋也。 昔商周之诰誓。 后世学者,有所难晓。 彼当时人民,听之而不违。 则俗与今如何也。 及其弊而为秦汉也。 则无所不至。 而天下有不忍愿闻者。 于是我佛如来。 一推之以性命之理。 教之以慈悲之行冬也。 天有四时循环,以生成万物。 而圣人之教,迭相扶持。 以化成天下。 亦犹是而已矣。 至其极也,皆不能无弊。 弊迹也,道则一耳。 要当有圣贤者,世起而救之也。 自秦汉至今,千有余岁。 风俗靡靡愈薄。 圣人之教裂而鼎立。 互相诋訾,不知所从。 大道寥寥莫知返,良可叹也。 琏虽以出世法度人。 而持律严甚。 上尝赐以龙脑钵盂。 琏对使者焚之曰:吾法以坏色衣,以瓦钵食。 此钵非法。 使者归奏,上嘉叹久之。 琏居虔服玩。 可以化宝坊也,而皆不为。 独于都城之西,为精舍。 容百许人而已。 有晓舜禅师,住栖贤。 为郡吏临以事民其衣,走依琏。 琏馆于正寝,而处偏室。 执弟子礼,甚恭。 王公贵人来候者,皆怪之。 琏具以实对曰:吾少尝问道于舜。 今其不幸。 其可以像服,二吾心哉。 闻者叹服。 仁庙知之,赐舜再落发。 仍居栖贤寺。 治平中,琏再乞还山坚甚。 英宗皇帝留之不可。 诏许自便。 琏既渡江,少留于金山西湖。 遂归老于四明之育王山广利寺。 四明之人,相与出力。 建大阁藏所赐诗颂。 榜之曰宸奎。 命翰林学土兼侍读端明殿学士苏轼,为之记。 时京师始建宝文阁。 诏取其副本藏焉。 琏归山二十余年。 年八十二,无疾而化。 〔惠洪〕赞曰:琏公生长于寒乡。 栖迟于荒远。 钵饭布衲,若将终身。 一旦道契主上,名落天下。 而能焚龙脑,让正寝。 非其素所畜养,大过于人者。 何以至是哉。 至于与士大夫论宗教。 则指物连类。 折之以至理,使其泮然无疑。 则亦知为比丘之大体者欤。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1:56:55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870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