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犍槌打法 内容: 亦名:犍稚打法子题:三通、犍稚三通、三下、犍稚长打、四十下、百二十下、中间四槌救四恶趣苦、息槌行事钞·集僧通局篇:“(一、示三通)若寻常所行,生稚之始,必渐发声。 渐稀渐大。 乃至声尽,方打一通。 如是至三,名为三下。 (二、明长打)佛在世时,但有三下;故五分云打三通也。 后因他请,方有长打。 其生起长打之初,亦同三下。 中间四稚,声尽方打。 如是渐渐敛稚,渐穊渐小,乃至微末。 方复生稚,同前三下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三通中,非谓单三下也;始终共四十下。 生下二句明初十下。 图经云,执杵定心,虚楷十下。 尼钞云,不得大打惊动众心。 渐稀下,明中间二十七下。 稀,疏也。 乃下,示后三下。 即目此三名为三通。 图经云,集三乘也。 今时众法讲说,宜准此式,颇得其中。 长打中,初,明佛世本无;后下二句,示灭后缘起。 如下所引。 其下,正明打法。 接前四十,增两四十,共百二十。 初、明第二,四十下,指生起同前者,谓虚揩渐大,共十八下。 中间四槌,十九至二十二,此救四恶趣苦;地狱、饿鬼、畜生、修罗,次第配之。 如是下,从二十三已去后十八下。 敛谓收声。 穊,密也。 方下,明第三,四十下。 指同前者,亦有少异。 从三十六去打三下,名三通;末后二下名息槌。 图经云,念三宝存五众,众各八辈,故以四十为差。 三道乘之,则百二十为节。 八辈谓四果四向,三道谓三乘。 ”(事钞记卷四·六·一四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1:56:44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86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