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现前毗尼释名 内容: 子题:毗尼、律、律吕、二十四节气戒本疏·七灭诤法:“言应与现前者,谓法教托相,相须面现;屏量闇断,终未息情。 此是意也。 言毗尼者,此云律也。 律者,分也,笔也。 谓须商度,据量有在;若律吕之分气故也。 又如世法据刑约制。 道法亦尔;依根附教,各有差降,不可乖越,故曰法也。 律字安聿,聿者笔也。 必审教验情,在笔投断;如斯面对,故曰毗尼。 如初解也。 ”行宗记释云:“翻名示义。 谓下,别释,初释分义。 一年十二月,奇月为律,偶月为吕。 律为阳,吕为阴。 一律一吕,各有二气。 六律六吕,共二十四节气。 故今喻据量,判断无滥。 又下,次释笔义,初约俗律释。 上卷云,笔即法家之象是也。 据刑,谓刑名;约制,即条制。 有作据形约听,误也。 依根,即三根;附教,即律文。 律下,正合笔义。 从人从聿,象人执笔。 说文曰,聿所以书也,楚谓之聿,吴谓之不律书君过故,燕谓之弗,秦谓之笔。 审教,谓详法制重轻,验情谓察用意深浅。 俗中判断,落笔定刑,况今律乘,准判即决。 举彼类此,故曰如斯。 言面对者,即现前义。 如初解者,指上三五现前。 ”(戒疏记卷一六·四四·一四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1:55:52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867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