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畜长衣过限戒制意 内容: 亦名:长衣过限戒制意、畜长衣过限戒六开三意、长衣过限戒六开三意子题:面王戒本疏·三十舍堕法:“(舍堕)第一,畜长戒。 ……(一,总叙六开)(一、通叙)初制意者,良由众生根报不同,强弱不等;致令大圣方便开遮,始终将补,有六种之别。 (二、别释)(一、粪衣)上士面王,报力殊异,胎衣随长,未假资持;及将入法,誓不服余;如来顺机,任听但一,便能自静,缘济修道。 (二、但三衣)二者根报次强,堪耐寒苦,随缘施造,不以为难。 大圣量机,通堪行业,故制三衣。 并须持奉,如有缺少,即须具之。 (三、百一物)三者虽制畜三,首足犹露;力薄心赢,寒苦所逼,神情乱涉,无心存道。 是以如来又量机性,故开百一,记识受持。 多论云,百一物中,三衣钵具,必应受持;余外若受则可,不受无过。 (四、长衣)第四人者,形报微弱,心用非利;待时待处,须暖须好。 若得供给,便能进业;若制同上,退道为恶。 故开畜长,随施而受,令彼获福,此得资道。 (五、重物)第五人者,根力最弱,要假重物,方能济苦;宁身进道,可有阶渐。 故开被褥车舆重物依教而畜;以事重故,不令净施。 (六、众宝)第六人者,须得众宝庄严房宇,方得安心。 如分别功德论,天须菩提闻说粗衣,不肯入道,索诸宝舍;佛令借王一切供具;比丘受用,一宿得道。 佛言,当知悟道在心,不拘形服;自今已去,须者开之。 上虽通开,不为养报。 (二,别彰三意)如来出世,为除我本。 如持世佛藏经云,若不为除我故,在我法中,不得受用一杯之水、一纳之衣。 为解脱烦恼者,如涅槃云,虽复十万,不以为多。 行者自量,据位何在。 如母论云,若无戒行而受衣食,不向地狱者,衣即离身,食便破腹。 斯言甚矣,何得自欺? 如多论云,有三意故,便制此戒:一、因畜长故,贪于俗利,坏道功德财故;二、失于俗人信敬之心,比丘贮积,与俗无别;三、违佛四依,非节俭行故。 ”行宗记释云:“面王者,贤愚经云,面有王字;若准分别功德论云,此人生下顶有天冠,请梵士为作字,名为面王。 出家时披一白[叠*毛],至世尊所,欲求为道,佛曰善来,即成沙门,直以所披白[叠*毛]染为袈裟,不用余衣,白佛,弟子正欲终身披此一衣,愿佛听之,佛即默可。 据此似非胎衣。 然准章服仪云,面王释子,报服随身,即知胎衣明矣。 ”(戒疏记卷一○·五三·三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1:54:29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863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