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异分事中取片 内容: 子题:异分、余分、不异分、片、取片、异罪、假异罪、假异趣、异人、异身、异时、异趣、假响、五种异分含注戒本·十三僧残法:“于异分事中取片。 异分者,若假异罪、异趣、异人,若本在家,若假响。 ”(含注戒本卷上·一四·四)戒本疏·十三僧残法:“言异分者,善见云,以羊当人,是名余分,事相似故。 十诵云,犯初篇中一一戒,非比丘。 失比丘法,故言异分;不异分者,不失比丘法故。 片者,诸威仪事也。 约四分中,如论释好。 所言片者,人畜乃殊,欲义非异;故以彼相,用同此犯。 片非有乖,故曰取片。 注中解异分者,并非实犯,假余相谤,故曰异分。 约相有五:言假[异]罪者,见犯六聚,以初聚谤;或七聚通犯,想无故谤;或违想故谤。 同犯残也。 言假[异]趣者,如缘起通之。 言异人者,谓见比丘与所谤者名姓相同;以彼人犯,用谤此人也。 言若在家者,以上罪趣及人,增谤其犯;及论据刻,乃是异身,故非举谤。 便就所谤缘身搜求,知本在俗有诸重罪,即以加举。 僧又覆检,身虽非外,罪是异时,又治其谤。 故下又引假响,即时俱非本犯,虽闻何益? ”行宗记释云:“释异分中,初科,前引二文,善见所释,颇符四分。 次引十诵,欲彰部异。 彼以四夷为异分,僧残已下,并名不异分;诸威仪为片,谓于四夷中,取少乖威仪事而兴谤也。 约下,次明今释,初释异分。 指前见论。 次释取片。 片非有乖,非犹无也。 释注中,初通释。 约下,牒释,异罪中三。 初犯六聚者,谓不犯夷,即体净者。 二、三通犯,即是体秽。 想无者,实犯谓净也。 违想者,实重谓轻也。 异趣,如缘者,缘起因羊,余趣例准。 异人中,名姓相同者,律云,不清净人与清净人相似名同姓同,即以此人事谤彼也。 言下,释异时,初明究勘。 三皆非已,故曰异身。 便就等者,出彼转谤。 律云,若见闻本在家时犯淫盗等,便言我见彼犯。 僧又下,释假响,初明再刻。 身虽非外,非异人也。 罪是异时,道俗隔也。 又引假响者,示彼重谤。 即时,非前异时也。 律云,比丘自语闻响声犯淫盗等,便言我闻彼犯。 假事兴谤,不出此五。 知机立教,曲尽凡情。 ”(戒疏记卷九·二七·四)行事钞·随戒释相篇:“律中,有五种异分:一、对异趣,二、异罪,三、异人,四、异时,五、假响也。 言异分者,善见云,余分,以羊当人;取片者,淫事相似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初如缘起说;二、谓见犯下聚,以初聚谤;三、谓余人与所谤者名姓相同,以彼所犯用谤此人;四、即本在俗时曾作重过,今用加举;五、谓自语闻彼响声,言作淫盗等。 上四义通三根,后一唯局闻疑。 ”(事钞记卷一九·三二·五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1:53:58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861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