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业 内容: 亦名:羯磨子题:约理事以辨业、无漏业、大悲业、约染净以明业、约三道以明业、约心境以明业、三途业、修罗业、人天业、二乘业、菩萨业、诸佛业、迷业、修业、证业、约因果以明业、无记业、约三性以明业、约教行以明业、化教业、制教业、约化制以辨业、约大小以明业、止善业、作善业、约止作以明业济缘记·释疏序:“然业理幽微,一宗枢要。 寄兹略示,启悟来蒙。 且夫诸法常住,则知真妄同源;方便随宜,故说从真起妄。 真理本寂,清净湛然。 不守自性,从缘发动,动即业相;动之不已,炽然粗显,变起世间众生国土凡圣因果一切诸法。 此理事相对以辨业也。 又于一心中派出诸业,六凡为染,四圣是净。 由诸众生迷理起妄,随妄兴业,流转六道,则为染也。 有能觉悟,反妄归真,修解脱道,超出诸有。 二乘之人,名无漏业;菩萨及佛,名大悲业;对望六凡,通名为净。 此约染净以明业也。 又三界见思无明烦恼,并业所成,无别有体;涅槃云,业作烦恼,烦恼作业。 三界六道一切苦报,皆酬往业;业成于报,报体即业。 故知业积成惑,业变为报,三道轮转,无非是业。 此约三道以明业也。 又业由心起,心随境生;境既无量,业亦非一。 所缘虽众,能造唯三,身口是具,意为业主;意即业思,思即行心;是则一切善恶业相,皆心所造。 此约心境以明业也。 又三毒所起十不善行,是三途业;谄诳强狠,即修罗业;归戒布施,即人天业;无漏八正,是二乘业;六度万行,即菩萨业;无缘大慈不思议用,即诸佛业,如起信赞佛偈云,最胜业遍知等。 但六凡迷业,三圣修业,唯佛证业,故知业者遍该十界。 或云三恶,三善;或云四恶,人天为善;或云六凡为恶,四圣为善。 此约因果以明业也。 又五阴中,一阴是色,四阴是心。 识想受三,悉是无记;流入行心,方成善恶。 就此行心,复分三性,善恶如上;无记业者,痴狂心乱睡眠误忘,悉无记业。 善恶二业,招生感报。 无记业者,不能感报;或云不招总报,亦感别报,如成论梦中造业,五分梦中结五吉罗之类。 此约三性以明业也。 又大小两乘,经律论藏教相所诠,唯戒定慧。 当知三学,行之本也,教由生也;行即是业,诠行成教。 是则三世十方一切佛法,无非诠业。 此约教行以明业也。 又十善五停四弘六度一切观行,并化教业;毗尼所诠开遮轻重一切律藏,并制教业。 化据理性,理有顺违;制就教法,教有持犯。 此约化制以辨业也。 又总括一化,三宗不同。 一明受随作无作体,如戒业章三体差别。 二随行持犯成就处所,有宗动色,假宗重缘,圆教瞥念;若持若犯,并准此三以为分齐。 此约大小以明业也。 又杀盗淫等身口非违,生死根本;方便正念,护本所受,名止善业。 策勤三业,有善起护,众别等法,名作善业。 违止名作恶,反作名止恶,即止作二犯。 此约止作以明业也。 今此羯磨,义翻为业,名通体局。 且用十门一一简辨,则临机秉御,莫不成功,主教传通,了无滞碍矣。 ”(业疏记卷一·一一·一三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1:48:04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844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