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毗尼藏昔传分判 内容: 子题:三轮教化、神足轮、说法轮、忆念轮、证有二、事证、理证、戒学是忆念轮收、化行二教、化教、行教、戒律一宗局行教、制听二教、制教、听教、化制二教、开听通归制摄、三事教化、神足教化、忆念教化、说法教化、轮戒本疏·摄教分齐:“摄教分齐。 三藏毗尼,谁不分判? 今叙昔传,各有其理。 (一、三轮教化)有人言,如来化用,必约三轮。 (一、神足轮)创通道务,要先神足,为无信也。 由蒙俗愚识,未晓正邪;虽为阐扬,事如聋瞽;故须显异,骇动耳目,畏威拜手,信是圣人。 (二、说法轮)身虽伏从,智开无路;故次说法,为无解也。 (三、忆念轮)神解乃明,烦惑犹结;非可口说,为得清除;义须依行,克证在己;故须忆念,为无证也。 然证有二,一者事证。 如戒所禁,缘境思过,警策身口,常志忆持,方能远离。 故经云,佛所说禁戒,如猿猴着锁,亦如利辔勒,常当制之,无令放逸。 由摄持威仪,正离非法也。 二者理证。 圣所说教,同为断我。 我难制故,先以事遮,随我欣乐,皆约不作;我所不欲,制必行之;故于修舍渐得调伏。 无奈我本,触境还生。 故圣制言,三毒四倒,所不应念;三善四观,常须依行。 穷检我源,推析不得;知唯妄谓,本来无我。 此理明白,由忆念知;还由本说,忆念轮故。 如律本中,三事教化;文同广引。 今此戒学,是后[忆念]轮收。 何以知之? 经中所序,前必现奇,如是同闻,本为无信。 通理达致,要在一言;由无解故,广引譬法。 故列[神足、说法]二轮,通归[经、论]两藏。 戒则不尔。 约过即制,无待放光;奉信居怀,故亏六事;随相持犯,即事易明,不劳喻说。 ……(二、化行二教)有人言,三轮所设,言通于理;今以化行二教,用分诸藏。 (一、释化教)何名化教? 如阿含等中,开演化导,令识邪正因果业性界系诸法,言无所壅,义通道俗,意在静倒离着为先。 教本化人令开慧解,本非对过而立斯教。 (二、释行教)言行教者,起必因过,随过制约;言唯持犯,事通止作。 故教所设,非为静倒,但随行科。 戒律一宗,局斯[行]教矣。 (三、制听二教)有人言,化行二教,言通非据。 依观生解,非行不成;岂局出家,义兼道俗,故不可也。 今立制听两教,用摄斯尽。 (一、制教)如诸性戒,体与理违,纵佛不制,世俗常禁。 教由制兴,故名制教。 (二、听教)如诸遮戒,体是繁重,事乱妨道,理固难开。 然是薄机假资得立,故圣随缘,任情通许。 不可抑制,故名听教。 若依此判,通在戒收;于彼定慧,无教可摄。 (四、化制二教)有人因此立化制二教。 化即如前。 制唯戒律,律虽含听,于听有违,还复加制;约缘不无遮性,约教皆制其罪;故虽开听,通归制摄。 ”行宗记释云:“次明摄教。 叙昔中,初文,三藏总标,毗尼别举,谓三藏中毗尼藏也。 ……经云者,他部戒经偈序并同;彼云,系心不放逸,亦如猿着锁,日夜常精进,求实智慧故;又云,心马驰恶道,放逸难禁制,佛说一切戒,亦如利辔勒。 ……受戒犍度云,时世尊善来度三迦叶等千梵志已,将至象头山中,以三事教化:一、者神足教化,或化一作无数,或无数还为一,内外通达,石壁皆过,如游虚空,无所妨碍,于虚空中结跏趺坐,亦如飞鸟周旋往来,入地如水,出没自在,履水如地,而不没溺,身放烟火,如大火聚,日月有大神德,靡所不照,能以手扪摸,身至梵天,往来无碍。 二、忆念教化者,教言汝当思惟是,莫思惟是住善离恶;当念是,莫念是住正离邪;当灭是知苦断集;当成就是修道证灭。 三、说法教化者,一切炽然此句通标,下列四释。 何等一切炽然? 谓眼炽然、色炽然、眼识炽然、眼触炽然。 根境识三,此约界释。 若复眼触因缘,生受,若苦、若乐、若不苦不乐,亦名为炽然。 此三受也,上二属业。 何等为炽然? 欲火、恚火、痴火也。 三毒属惑。 复云何名炽然? 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炽然四相属报。 我说此苦所生处通结前四,乃至意亦如是准眼说之。 时千比丘,受此三事故,即时无漏心解脱等。 据律但名三事,以能摧业惑,故名为轮。 ……化制中,初标所立。 以见前师行教言通,后师局收戒律;乃独取前化,合后制听,用摄三藏;意欲全美,故云因此。 化下,正明,初句指略化教。 下明制教,曲会开听,通归一制。 ”(戒疏记卷一·一六·一四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1:46:31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8393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