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结界不得受欲 内容: 亦名:与欲唯除结界一法行事钞·结界方法篇:“不得受欲者,具有三义:一、结界是众同之本,理宜急制。 二、自然界弱,不胜羯磨,此僧祇正文。 三、令知界畔,护夏别众护食护衣等。 十诵云,作羯磨比丘死,余人不知界处,佛令舍已更结。 故须尽集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不受欲中三义。 初约结法。 对余羯磨明制缓急,有开不开;业疏续云,余法是众同之末,并依后起。 二、界弱者。 欲法本开,为成同界羯磨众法;地既不胜,欲将何用? 此义唯除结界,就余法明之。 疏云,自然本弱,僧事不行。 此明通制余法,下释唯开结界。 不开一结,用通僧界,诸务不立,故此白二,乃是前开。 上明结界未有欲法,以显不开。 下明欲本应僧,须在法地,不通自然。 欲是末缘,必凭僧起;界是作法,强故摄之。 旧记谬解不胜欲羯磨,故委示之。 三、令知界。 此义最优,文据复显。 余人不知者,若约同法,理合皆知;或容后忘,或是后来比丘,未立榜示,致有斯缘。 结处起疑,此文更显。 ”(事钞记卷六·二三·一一)羯磨疏·诸界结解篇:“不得受欲者有三义:一、结界众同之本,理须通和。 余法众同之末,并依后起。 故不开欲也。 二、者自然本弱,僧事不行。 不开一结,用通僧界,诸务不立。 故此白二,乃是前开。 欲是末缘,必凭僧起。 界是作法,强故摄之。 三者结界本兴,为存限域。 依正两报,附此而知。 若开欲结,终非委练。 故十诵云,作羯磨人死,余不知相者,应舍更结。 非欲之致,可见意矣。 ”济缘记释云:“明欲法,初义。 明其制急。 二中,初叙僧法不许自然。 唯一结界事须开耳。 首冠诸务,故云前开。 欲下,次明欲法必须法地。 僧本欲末,从本故胜。 三中,初正明。 为知界相,此义最长。 常途即以处为依报,人为正报。 今云两报,即摄三界;依报则摄食摄衣,知其持犯;正报则摄僧作业,知其和别;故云附此而知。 故下,引证。 文据明矣。 ”(业疏记卷七·一六·一四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1:42:21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8266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