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羯磨十缘 内容: 亦名:作法具缘子题:羯磨十缘之义独出业疏、对首心岸十缘、受衣法十缘、众法心岸十缘、说戒羯磨十缘羯磨疏·集法缘成篇:“作法具缘,要十方得。 一、称量前事,二、法起托处,三、召僧方法,四、约界明集,五、应法显和,六、简众是非,七、说欲清净,八、正陈本意,九、问发事端,十、答所成法。 ”济缘记释云:“古师或立六缘,或五七不定;十缘之义,独出今疏。 ”(业疏记卷四·三·四)行事钞·通辨羯磨篇:“(一,总标)统明羯磨,必有由渐,且分十门。 (二,别列)一、法不孤起,必有所为,谓称量前事。 则有三种,即人、法、事也。 人谓受戒、忏悔等,法谓说戒、自恣等,事谓地、衣等。 或具或单,乍离乍合。 必先早陈,是非须定。 二、约处以明。 谓自然界中,唯结界一法。 余之羯磨,并作法界。 故僧祇云,非羯磨地,不得行僧事。 三、集僧方法。 谓敷座,打相。 量僧多少,观时制度等。 四、僧集差别。 须知用僧进止,简德优劣。 五、和合之相。 众中上座略和众情,告僧云,诸大德僧等莫怪此集。 今有某事,须僧同秉。 各愿齐心,共成遂也。 须知默然、诃举之相,如前说。 六、简众。 云未受具出。 即随次出,如沙弥别法中。 余有住者,须明足数、不足之相,如前说。 七、与欲应和。 须究缘之是非,成不之相。 广如前列。 八、正陈本意。 谓作乞辞等。 于中有四:一、顺情为己,多须前乞,如受戒、舍忏等。 二、违心立治,及无心领者,则无乞辞。 应作举、忆念、证正、知法。 三、僧创立法,必托界生,则竖标唱相。 四、僧所常行,谓说戒等,则行筹告令。 九、问其事宗。 云僧今和合,何所作为。 谓上座及秉法者言之。 十、答。 言作某羯磨。 谓必双牒事法,告僧令知。 不得单题,如云布萨说戒也。 (三,结指)上来十门,总被一切作羯磨者。 若随事明,或见九缘,如结界无与欲也。 又如受日差遣,无有乞辞等。 并例准知,广如别法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具缘中,标云统明者,以此十缘,该众别故。 言由渐者,藉缘构造,非顿施故。 ……结指中,上三句示通。 若下,拣别。 结界无第七,受差无第八,此存古解;疏中则标有人言。 又云结净地不唱相,故云等也。 疏云,今解并须具之,结界无欲,立缘显之;受差无乞,岂不须告? 结净不唱,此不寻文,律云应唱房名,其事极显等。 又云对首心念,亦须具十,如受衣法:一、五大上色,义加不成;二、事通两界;三、口召对人;四、约界明集,有则对首,无则心念;五、前对相可;六、痴钝非数;七、取欲非法;八、执衣言议;九、敕前审谛,十、答问可者。 又如众法心念,且举说戒:一、商度时节;二、审诸界相;三、作法挝击;四、约处无人;五、观其和别;六、自量是非;七、独集非欲;八、具理筹水;九、激动说缘;十、如缘作业。 此且略引,广在彼文。 下指别法,应是随机羯磨。 ”(事钞记卷五·二六·一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1:40:54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821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