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羯磨是非 内容: 子题:白中三句总十四字、羯磨正体十七字、羯磨结文十四字行事钞·通辨羯磨篇:“是非者。 (一、明纲)白中文义俱通三句。 羯磨之中文义通者,头尾一言,不可增略。 必须通诵,缺剩不成。 (二、明缘)余之文局义通。 但令顺事合宜,片无乖降。 增繁减略。 诂训不同。 而文义不失,并成正法。 类准诸部羯磨不同;及论义意,亦无有少。 至如翻译梵汉,音义全乖。 诂训所传,非无两得。 故例成也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是非,初中,纲中增减,一向属非。 白中三句,总一十四字(大德僧听、若僧时到僧忍听、白如是);羯磨正体一十七字(大德僧听、谁诸长老忍者默然、谁不忍者说);结文一十四字(僧已忍、竟、僧忍默然故、是事如是持)。 此并楷定。 (单白纲唯十四字;白二、白四,俱通白羯磨四十五字纲也。)纵无增减,而音声淆混,言相不明,亦归非摄。 缘中,初明理顺。 以言虽通许,理不可乖;往往世愚,辄便加减。 增下,明开许,初句开增减。 疏云,如结大界,即列二同,戒场小界,摄僧义一,岂得二别,何不列也? 准此增着亦得,如五分结场,增文同一布萨等。 此明戒场、三小得增。 减却二同亦得,如诸界等。 此明大界得减。 次句开易语。 诂训谓言异义同,如云某甲作和尚,从僧求戒,众僧诵戒之类。 而下二句,结上二开。 类下,引例有三:初引部别证。 五分白及羯磨一 四句,并无第四;十诵受戒法云,年岁已满,衣钵具足等。 又外部羯磨纲中,尚有增减;五分‘长老忍’下无‘者’字,结词‘僧已’下无‘忍’字;十诵第四句牒本已云,‘忍者是长老默然’,又‘说’字上有‘便’字,共加五字。 至下,二、引翻译证。 疏云,翻三衣为卧具、敷具,略得其相,失其本体等。 如减六年羯磨。 三、诂训证。 字训义同,故云两得。 故下一句,结上三例。 ”(事钞记卷五·五四·一○)(请参阅‘羯磨通塞’一一二四中、‘羯磨增减’一一二五下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1:40:06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8195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