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自恣制意 内容: 羯磨疏·诸众自恣篇:“同住久处,心性义开。 陶冶精灵,方符正量。 故陈己怀累,通告前缘。 必事纠治,无宜杜默。 故能展转相清净也。 ……如十诵云,云何自恣? 摄众僧故;善恶相化故;以出过罪,如法清净故。 伽论云,欲令诸比丘不孤独故;各各忆罪,发露悔过故;又以苦言调伏故;又得无病安稳故;自意喜悦故;清净无罪故。 ”济缘记释云:“叙意中,初二句叙安居。 开,明也。 次二句显自恣。 范土镕金,谓之陶冶,今取调练之义。 精灵即神识,正量即教法。 故下,转释自恣。 初二句叙自义。 累即是罪。 前缘即五德。 次二句明恣义,所谓陶冶也。 下二句彰益,所谓符正量也。 ……十诵三意:摄众,是住持益;善恶相化,即利他益;出过清净,是自利益。 伽论六意:一、有法为侣,二、无覆藏,三、摧我慢,四、身安,五、心乐,六、业净。 已上律论但出制意。 准钞释名云,自宣己罪,恣僧举过,内彰无私隐,外显有瑕疵,身口托于他人,故曰自恣。 ”(业疏记卷二一·一五·三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1:38:01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8132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