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若僧时到僧忍听 内容: 子题:僧时到、人到、时到、僧忍听、忍听含注戒本·戒经序:“大德僧听。 今僧十五日布萨说戒。 若僧时到,僧忍听。 布萨说戒。 白如是。 ”(含注戒本卷上·三·一)戒本疏·释戒经序:“(一、正释)若僧时到僧忍听者,谓心和事顺,理必承修也。 若者,为语不定之辞,言由渐也。 僧时到者,到即至也。 一者人到,清净大沙门入也;二者时到,十五日布萨时至也。 僧忍听者,责忍同也。 今欲说戒,听许以不。 同则默然,不同者便说也。 (二、拣滥)此听,心用和忍之听,异上初句耳识所得也。 不解此二,听听同声者,则言表不通,不成羯磨。 前听即在去声,他径反;后听即是平声,他丁反。 恐不解此,违损事多。 自说戒时,罪福犹可;脱临受戒,恼害尤深。 故须极诫也。 ”行宗记释云:“据业疏云,法事契会,谓时到也。 彼取合宜之时,则通一切羯磨。 此约作法之时,唯局说恣二法。 以时有限定,故得此释。 责,问也。 ”(戒疏记卷三·五·九)磨疏诸界结解篇:“若僧时到僧忍听者,法事契会,谓时到也;详集同举,谓忍听也。 今约心和,劝听可也。 ”(业疏记卷七·二二·一六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1:35:46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805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