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题:菩萨护律仪同声闻 内容: 亦名:菩萨轻重等持子题:初心大士同声闻律仪护讥嫌戒性重无别、罗刹乞微尘浮囊菩萨不与、出家菩萨必兼小戒、罗刹喻三毒、浮囊喻戒体、菩萨持戒相、五篇六聚护罪法、息世讥嫌戒、度海人喻菩萨行事钞·篇聚名报篇:“菩萨设教,通道济俗,有缘而作,不染其风。 初心大士,同声闻律仪;护讥嫌戒,性重无别。 即涅槃经中,罗刹乞微尘浮囊,菩萨不与,譬护突吉罗戒也。 又智论云,出家菩萨,守护戒故,不畜财物,以戒之功德,胜于布施;如我不杀,则施一切众生之命等。 以此文证,今滥学大乘者,行非可辨,言过其实;耻己毁犯,谬自褒扬。 余曾语云,戒是小法,可宜舍之;便即不肯,可宜持之。 又复不肯,岂非与烦恼合? 卒难谏谕。 又可悲乎? ”资持记释云:“初叙深位。 上二句,示化教义;声闻之教,止通道耳。 有缘作者,为利众生,现行十恶故;不染风者,自无染浊过失,必具二利,方许行之。 准下文,须至八地,或云初地已去。 次明初心,又三,初示所修。 自地前三贤等,未破无明,容生染浊,未可如上。 而同声闻者,以出家菩萨,必兼小戒故;又三聚中,律仪断恶,大小不异故。 即下,二引证涅槃。 罗刹喻三毒,浮囊喻戒体。 一、全乞喻犯重,二、乞半喻犯残,三、乞三分之一喻犯兰,四、乞手许喻舍堕单提,五、乞微尘许喻犯吉。 六聚中,阙提舍义同吉故。 文举吉罗,以轻况重。 又下,引智论。 不畜财者,亦护遮故。 而言等者,彼云,不盗者,已施法界有情之财,即用戒法,行己化他,即名法施,遍众生界。 以下,三准斥,初叙滥。 行非可采,所为庸常也;言过实者,高谈虚论也;耻己犯者,虑他见轻也;谬自褒者,言我大乘人,不拘小检也。 余下,明面折。 烦恼合者,纵放为恶,顺欲情也。 ”(事钞记卷一四·五一·六)行事钞·沙弥别行篇:“涅槃,持息世讥嫌戒,与性重戒无别。 因说菩萨持戒相,罗刹乞浮囊喻,明五篇六聚护罪法。 ”资持记释云:“涅槃,初明持相。 息世讥嫌[戒],即目遮戒;遮性等持,故云无别。 因下,次以喻显。 度海人喻菩萨,罗刹喻三毒,浮囊喻具戒。 ”(事钞记卷四一·一五·三)行宗记·释正果五篇:“引涅槃。 彼明菩萨轻重等持,坚固不犯。 海喻生死,浮囊喻戒,罗刹从乞,喻三不善心。 初全乞,喻四重;二乞半,喻十三;三乞手许,喻偷兰;四乞指许,喻提与提舍;五乞微尘许,喻吉罗。 ”(戒疏记卷三·五九·九)(请参阅‘声闻轻重等持’☆四七八中) 发布时间:2025-05-21 01:35:22 来源:地藏孝亲网 链接:https://www.u29.net/dict/48045.html